[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2481.7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佳丽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5517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引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引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腔体和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入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引流孔连接并贯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可弹性收缩的第二腔体,从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所述第一腔体与创面接触的部分设置有若干通孔从而所述第一腔体通过创面的间隙与所述管道形成通道,在所述第二腔体基于与所述管道连接的泵的负压作用收缩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的补充组件中的液体基于负压作用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管道之间的空间到达创面。本发明能够通过在实现便携地进行负压引流的同时,对创面进行清洗或辐射治疗,加快创面的组织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负压引流的治疗装置的类型较多,广泛应用在急和慢性伤口,包括骨科、软组织、皮肤移植、压疮、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足、外科感染,以及术后伤口等。医生会根据病患过去的疾病史、目前的生理状况、用药现况、自主能力等,评估伤口的大小、深度、渗液量、是否受感染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告知病患是否使用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治疗。
当前的负压引流装置,普遍单一的进行负压引流,仅注意利用负压是否将而忽略了利用负压结合药物进行治疗的良好优势。例如,中国专利CN109172305A公开了一种可调压的负压治疗器,由负压杯、负压弹片、负压操作杆、负压锁止开关组成,或由负压杯和负压活塞组成。该发明通过负压操作杆或负压活塞调节以缩小体积,实现负压杯内的治疗负压,操作方便。
例如,中国专利107952118A公开了一种新型微创负压引流器,包括负压引流管和负压引流器组成,负压引流管末端经插接头与负压引流器进液口连接,负压引流器的管体后端面设有定位片,定位片与负压引流器的管体后端面连接,负压引流器内设有注射器针栓杆,注射器针栓杆上设有定位槽;本发明的优点是:可精确操控,负压引流充分,闭合无效腔确切,可有效促进术区静脉回流,促进切口愈合;对周围组织,尤其是血管、神经等脆弱组织损伤小;故而具有安全、经济、有效、方便、负压可自行控制、吸引量大。
上述两个示例,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负压引流装置,虽然体量较小,但是仅能够对创面的体液进行引流,而忽略了利用负压对伤口的治疗效用,也忽略了负压对药液的促进作用。
现有技术中,暂时还没有一种能够利用负压既实现引流,又能够结合药液对伤口进行治疗的便携式、轻量体的负压引流装置。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引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腔体和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入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引流孔连接并贯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可弹性收缩的第二腔体,从而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所述第一腔体与创面接触的部分设置有若干通孔从而所述第一腔体通过创面的间隙与所述管道形成通道,在所述第二腔体基于与所述管道连接的泵的负压作用收缩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的补充组件中的液体基于负压作用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管道之间的空间到达创面。现有技术中,管道17为直管,弊端在于,在入液口附近的粘稠废液快速进入管道导致发生堵塞,入液口远端的废液还没有聚集。在管道堵塞的情况下,入液口远端的废液会出现部分残留,从而导致创面的废液的引流效果不彻底,使得创面部分的感染恶化。本发明通过在管道设置可弹性收缩的第二腔体,在泵启动的时候,第二腔体内的空气与入液口附近的废液共同在管道内流动并进入泵的存储装置内。在初始的过程中,第二腔体逐步弹性收缩,第二腔体内的空气逐步减少缓冲了负压的压力,使得入液口周围远端的废液有时间向入液口汇集。在第二空腔收缩完成后,负压恢复原压力大小,从而继续将入液口附近的废液吸入,减少创口周边的废液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佳丽,未经徐佳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2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