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3330.3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岚钦;陈伟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航海 紧急 救援 逃生 装置 | ||
1.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壳体(1)、漂浮囊(2)、救援舱(3)和输气机构(5),其中:
所述内层壳体(1)呈圆球状结构,所述内层壳体(1)包括主壳体(11)和活动壳体(12),所述主壳体(11)的侧面设有舱口,所述活动壳体(12)设置在所述舱口上,所述主壳体(11)和所述活动壳体(12)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漂浮囊(2);
所述救援舱(3)的侧面设有能够沿舱体左右滑动的密封舱门(4),所述救援舱(3)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1)内,所述密封舱门(4)设置在所述活动壳体(12)的内壁上,所述密封舱门(4)靠近所述救援舱(3)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滑动杆(41),所述救援舱(3)的侧面设有向其内部伸入的滑槽(31),所述滑动杆(41)插接在所述滑槽(31)内,所述主壳体(11)和所述活动壳体(12)能够在所述救援舱(3)与所述密封舱门(4)连接时围成密闭的容纳腔;
所述输气机构(5)包括空心管(51)、输气管道(52)、托盘(53)、丝杠螺纹杆(54)和导向杆(55),所述空心管(51)沿竖向设置在所述救援舱(3)顶部,所述空心管(51)的上端贯穿所述主壳体(11),所述输气管道(52)设置在所述空心管(51)内,所述输气管道(52)的下端伸入所述救援舱(3)内,并与所述托盘(53)相连接,所述丝杠螺纹杆(54)和所述导向杆(55)均贯穿所述托盘(53),所述丝杠螺纹杆(54)的上端与所述救援舱(3)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55)的上端与所述救援舱(3)固定连接,所述托盘(53)内开设与所述丝杠螺纹杆(54)配合连接的螺纹槽;
所述救援舱(3)和所述密封舱门(4)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6),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限位块(61)、插销(62)和螺帽(63),所述限位块(61)固定在所述救援舱(3)上,插销(62)固定在所述密封舱门(4)上,所述插销(62)插入所述限位块(61)内,所述螺帽(63)套设在所述插销(62)上靠近所述限位块(61)的一端,所述螺帽(63)与所述插销(62)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舱(3)的顶部和所述主壳体(11)之间设置有氧气包(7),所述氧气包(7)通过气阀与所述救援舱(3)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舱(3)的底部和所述主壳体(11)之间设置有淡水舱(8),所述淡水舱(8)通过吸管与所述救援舱(3)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上设置有观察窗(111),所述救援舱(3)靠近所述观察窗(111)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观察窗(111)相正对,所述观察窗(111)和所述主壳体(1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52)的上端固定有圆板(521),所述圆板(521)的直径大于所述空心管(51)的内径,所述输气管道(52)上端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孔(5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舱(3)和所述密封舱门(4)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舱(3)内设置有氧气瓶(32)和医药箱(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纹杆(54)的下端固定有转柄(5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门(4)的内壁上设置有拉环(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3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