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3330.3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岚钦;陈伟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航海 紧急 救援 逃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涉及船舶逃生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内层壳体、漂浮囊、救援舱和输气机构,内层壳体包括主壳体和活动壳体,内层壳体外壁上设有多个漂浮囊;救援舱设有密封舱门,救援舱设置在主壳体内,密封舱门设置在活动壳体上,密封舱门上设置有滑动杆,救援舱上滑槽,滑动杆插接在滑槽内;输气机构包括空心管、输气管道、托盘、丝杠螺纹杆和导向杆,空心管沿竖向设置在救援舱顶部,空心管的上端贯穿主壳体,输气管道设置在空心管内,输气管道的下端伸入救援舱内,并与托盘相连接,丝杠螺纹杆和导向杆均贯穿托盘。本发明在内层壳体外部的漂浮囊可以漂浮在海面上,救援舱容纳船员,实现了船舶遇事故后的逃生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逃生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上贸易更加繁荣,船舶作为海上交通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船舶在海上航行也面临着极大的海上风险。船员在进行海上作业时,难免会遇到恶劣条件,经常容易发生船舶倾覆等事故,危及船员生命安全,而现有的航海船舶大都配有救生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船员,但是这种救生艇所占空间大,使用不便,且在恶劣海况海域小型救生艇也抵抗不了大浪,不能完美的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海上救援。因此,需要涉及一种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完成船员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工作效率的逃生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航海用紧急救援逃生装置,包括:内层壳体、漂浮囊、救援舱和输气机构;其中:
所述内层壳体呈圆球状结构,所述内层壳体包括主壳体和活动壳体,所述主壳体的侧面设有舱口,所述活动壳体设置在所述舱口上,所述主壳体和所述活动壳体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漂浮囊;
所述救援舱的侧面设有能够沿舱体左右滑动的密封舱门,所述救援舱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密封舱门设置在所述活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舱门靠近所述救援舱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救援舱的侧面设有向其内部伸入的滑槽,所述滑动杆插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主壳体和所述活动壳体能够在所述救援舱与所述密封舱门连接时围成密闭的容纳腔;
所述输气机构包括空心管、输气管道、托盘、丝杠螺纹杆和导向杆,所述空心管沿竖向设置在所述救援舱顶部,所述空心管的上端贯穿所述主壳体,所述输气管道设置在所述空心管内,所述输气管道的下端伸入所述救援舱内,并与所述托盘相连接,所述丝杠螺纹杆和所述导向杆均贯穿所述托盘,所述丝杠螺纹杆的上端与所述救援舱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救援舱固定连接,所述托盘内开设与所述丝杠螺纹杆配合连接的螺纹槽。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舱和所述密封舱门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限位块、插销和螺帽,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救援舱上,插销固定在所述密封舱门上,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限位块内,所述螺帽套设在所述插销上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所述螺帽与所述插销螺纹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舱的顶部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设置有氧气包,所述氧气包通过气阀与所述救援舱内部相连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舱的底部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设置有淡水舱,所述淡水舱通过吸管与所述救援舱内部相连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救援舱靠近所述观察窗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观察窗相正对,所述观察窗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固定有圆板,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空心管的内径,所述输气管道上端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孔。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舱和所述密封舱门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