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回填工业废弃料的填埋硐室及其通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4843.6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巧霞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E21F1/00;E21F3/00;E21F1/04;A61L2/18;A61L9/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刘亚竹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回填 工业 废弃 填埋硐室 及其 通风 方法 | ||
1.一种用于回填工业废弃料的填埋硐室,包括山体(10)、形成于所述山体(10)内的主室(11)、至少一个与主室(11)连通的副室(12)以及设于所述副室(12)与主室(11)连通处的密闭门(13),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山体(10)内且分别与所述主室(11)和副室(12)连通的排气通道(14)以及用于向所述主室(11)和副室(12)送气的供风系统;当所述供风系统向主室(11)和副室(12)供风时,所述主室(11)和副室(12)通过排气通道(14)与外界进行气交互;所述供风系统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210)和第一出风口(211)的第一气源装置(21)以及与所述第一气源装置(21)的第一出风口(211)连通的第一供风主管(22);其中,所述第一供风主管(22)的输出端形成一个节点(23),并由该节点(23)分别串联有若干根与所述主室(11)和副室(12)连通的第一供风分管(24)和第二供风分管(25);所述副室(12)具有若干个;还包括形成于各副室(12)与第一供风分管(24)之间扩充腔(30),并在各扩充腔(30)内设有螺旋缠绕于所述副室(12)外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供风分管(24)接触的交互管(31);其中,所述供风系统还包括具有第二进风口(320)和第二出风口(321)的第二气源装置(32)、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且用于切换气流方向的控制阀(33)、对所述控制阀(33)或第一气源装置(21)或第二气源装置(32)发送电讯号以切换工作状态的控制器(34)、连接于所述控制阀(33)输入端和第二气源装置(32)的第二出风口(321)之间的第二供风主管(35)以及连接于所述控制阀(33)各输出端和各交互管(31)之间的第三供风分管(36);所述主室(11)和各副室(12)内均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34)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34)基于湿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向所述控制阀(33)发送电讯号,以驱使控制阀(33)和/或第二气源装置(32)切换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填工业废弃料的填埋硐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室(11)内部和/或副室(12)内部且输入端与所述供风系统输出端连通并用于对主室(11)和/或副室(12)消毒的消毒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回填工业废弃料的填埋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4)包括具有进气口(400)和喷液口(401)的本体(40)、与所述本体(40)的喷液口(401)连通的喷嘴(41)、设于所述本体(40)内且连通进气口(400)和喷液口(401)的气腔(402)、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本体(40)上且具有与所述气腔(402)连通的加液腔(420)的分体(42)以及与各加液腔(420)对应并用于封闭或开启各加液腔(420)与气腔(402)连通处的启闭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回填工业废弃料的填埋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本体(40)上且与所述加液腔(420)对应的安装体(50)、设于所述安装体(50)内部的电磁线圈(51)、设于所述电磁线圈(51)内且一端穿入气腔(402)内的活塞(52)、设于所述电磁线圈(51)内的铁芯(53)、设于所述铁芯(53)与活塞(52)之间的压缩弹簧(54)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塞(52)一端且用于封闭或开启加液腔(420)与气腔(402)连通处的活塞帽(55)。
5.一种通风方法,其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硐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室与副室的通风方法,所述通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第一气源装置启动;
A2:第一气源装置将外界空气引入至第一供风主管内;
A3:第一供风主管内的空气通过其输出端形成的节点,将空气分别送入第一供风分管和第二供风分管内;
A4:第一供风分管内的空气进入主室内,在主室内活动后,并由排气通道排出,完成对主室的通风;
A5:第二供风分管内的空气进入副室内,在副室内活动后,并由排气通道排出,完成对副室的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巧霞,未经黄巧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48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