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6213.2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恒;满剑奇;任川;孙玉壮;赵存良;石志祥;孟志强;王金喜;牛红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05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工程 用地 勘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杆,两个所述横杆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横杆相垂直,若干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横杆的轴向方向排列;所述横杆侧面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横杆及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的行走组件;所述横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滑动连接有勘测组件;所述勘测组件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上下滑动,同时对土壤样本进行采集。本发明一种机械化的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相对于人工手工摇动钻探勘测,具有作业效率高,减轻劳动强度,样品采集均匀,采集效果好的特点,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
背景技术
地质勘测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地质勘测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以及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需要用地质勘测器对相关的土壤和土层结构进行大批量的采样工作。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地质采样勘测器大多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是采用的是人工手工摇动钻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整体的劳动强度较大,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相对自动化、机械化的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难题,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杆,两个所述横杆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横杆相垂直,若干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横杆的轴向方向排列;所述横杆侧面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横杆及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的行走组件;所述横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滑动连接有勘测组件;所述勘测组件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上下滑动,同时对土壤样本进行采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化的地质工程用地质勘测器,其相对于人工手工摇动钻探勘测,具有作业效率高,减轻劳动强度,样品采集均匀,采集效果好的特点,实用性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做出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横杆之间通过万向节实现连接。
万向节机构可以使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变得可调节,从而使本发明勘测器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地质地形。
优选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设于每个所述横杆两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杆的延长线相平行,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转动辊,位于每个所述横杆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转动辊之间均整体套装有一履带;每个所述横杆上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一第一驱动电机。
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连接轴带动转动辊旋转,进而带动左右两侧的履带旋转,以便驱动整个勘测器移动至所需勘测区域。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横杆上端的两组支撑架,这两组所述支撑架相互平行且位置相对;每组所述支撑架均由两根相互平行且结构相同的Z字形第一支撑杆和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的第二支撑杆组成;Z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分为上竖直杆、下竖直杆和中间水平杆,所述下竖直杆固定在所述横杆上,所述中间水平杆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上竖直杆相对一侧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上竖直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所述勘测组件与所述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支撑组件用于将勘测组件整体安装在勘测器左右两边靠外侧的区域;支撑组件与勘测组件之间还为滑动连接,方便工作时勘测组件下移采样,不工作时勘测组件上移被收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6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