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榨古法红糖生产的工艺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06252.2 申请日: 2020-04-17
公开(公告)号: CN111471805A 公开(公告)日: 2020-07-31
发明(设计)人: 杨兴会 申请(专利权)人: 杨兴会
主分类号: C13B10/06 分类号: C13B10/06;C13B20/16;C13B25/00;C13B50/00
代理公司: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曾庆国
地址: 256100 山东省淄***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鲜榨古法 红糖 生产 工艺 装置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鲜榨古法红糖生产的工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辊压式甘蔗压榨机、盛放罐、泵压过滤器、缓存罐、输送泵、负压电磁干湿分离器、二次电磁蒸发器、连续成型机,甘蔗送入消毒车中经过消毒后送入辊压式甘蔗压榨机中进行榨汁,甘蔗汁依次经过泵压过滤、干湿分离浓缩、电磁蒸发二次浓缩、连续成型翻模后得到红糖产品;干湿分离浓缩时,真空泵将蒸发浓缩的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吸走且依次经过滤、冷凝、灌装后得到灌装蒸馏水。本发明能更好的保护、发扬古法红糖制糖技艺,使其能够达到安全、卫生、高效,适应时代以及现代市场赋予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糖生产的工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鲜榨古法红糖生产的工工艺装置,属于红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古法红糖采用九连锅或十连锅、直风灶木柴明火熬制,通过榨汁、沉淀、开泡、过滤、赶水、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经历“五榨三滤两浮一沉”,熬制时间长达6到8小时后成型。古法红糖传统工艺对于熬糖师傅的经验要求较高,全程操作需要多人紧密配合。榨汁环节需要三人连续不断的榨汁;火候控制是一锅糖成败的关键,中间需要两人不停添减木柴控制火候的强弱;熬制需要两人不间断的搅动锅中甘蔗汁以防糊锅;打沙需要一人不间断的持续搅动糖液使其充分和氧气融合迅速降温;浇铸成形环节需要四人相互协作:一人持续打沙防止糖液凝固,一人用器皿把糖液倒入模具,两人协作使用不锈钢或硬木结构的长条刮板赶糖,使其进入模具刮平糖液;待其冷却5分钟后进行人工翻模,把凝固的红糖从模具中倒出来,放置通风处晾晒后装箱或袋储存。

传统设备存在以下弊端:1、室外生产占整个生产过程的70%,熬制环境半遮挡,尘土和微生物等严重超标。2、设备设施是土灶、铁锅甚至为了加大生产量用水泥加高锅沿。3、长时间的熬制破坏了甘蔗汁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例如:氨基酸;增添了有害物质如:糖液在达到223℃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4、明火熬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柴等燃料,对森林资源破坏;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也有影响。5、熬制和打沙全部人工,卫生条件差,细菌超标,而且没有防护措施,对人体常有烫伤的危险性。6、甘蔗汁液在蒸发过程产生大量的蒸汽,生产操作的人员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会得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手脚爆皮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实验证明即使穿着防护服也不能避免。7、耗费大量的人工,低效率高耗能,不卫生,不安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古法红糖作为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和工艺传承,是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为人类的繁衍生息,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传统古法红糖制糖工艺及设备存在着设备落后、产能低效、浪费人工、安全隐患、卫生不达标、依靠经验生产良莠不齐、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古法红糖生产装置,既能够更好的保护、发扬古法红糖制糖技艺,又能使其能够达到安全、卫生、高效,适应时代以及现代市场赋予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鲜榨古法红糖生产的工艺装置,更好的保护、发扬古法红糖制糖技艺,使其能够达到安全、卫生、高效,适应时代以及现代市场赋予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鲜榨古法红糖生产的工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辊压式甘蔗压榨机、盛放罐、泵压过滤器、缓存罐、输送泵、负压电磁干湿分离器、二次电磁蒸发器、连续成型机,甘蔗送入消毒车中经过消毒后送入辊压式甘蔗压榨机中进行榨汁,甘蔗汁依次经过泵压过滤、干湿分离浓缩、电磁蒸发二次浓缩、连续成型翻模后得到红糖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辊压式甘蔗压榨机,主体为压榨机体,压榨机体设置在压榨机架上;压榨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压辊;压榨机体外壁一侧的中上方的设有入料口,另一侧的中上方设有出渣口;压榨机体的底部设有出汁口;经消毒车消毒后的甘蔗由入料口送入到辊压式甘蔗压榨机的内部进行压榨,出渣口与盛放甘蔗渣的装置相连接,出汁口与盛放罐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会,未经杨兴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6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