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6718.9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芳;李永强;魏荷花;吕心瑞;韩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金淼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地质模型 构建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以及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涉及测绘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无人机以不同的拍摄角度对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拍摄,以获得该待测绘地质区域不同角度的影像数据;从影像数据中确定第一连接点,并基于第一连接点对影像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获得该待测绘地质区域的点云数据图像;将点云数据图像中的点云数据进行连接,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构建三维地质模型,以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对该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不受地形限制,克服了地质人员踏勘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地质露头是地层、岩体、矿体、地下水、天然气等出露于地表的部分。自然出露地表的称天然露头;经各种工程揭露的,称人工露头。氧化不深,仍保持原有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的,称原生露头或新鲜露头;遭受明显风化、氧化,其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均发生显著变化的,称风化露头或氧化露头。地质露头是地质观察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地质露头是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的重要资料来源,随着地质研究需要的精度的逐步提高,对于裸露于地表的地质现象的刻画难度逐步提高,刻画的尺度逐步减小,一些传统的地质勘测手段(米尺、罗盘、相机拍照等)获取地质参数的技术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勘探开发的需求。并且传统的地质测量手段多通过标杆、地质锤作为比例尺,进行相机拍照,针对典型地质现象的尺寸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容易出现误差、测量过程繁琐。
地质野外露头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是利用一些数字化的方法采集露头中不同地质现象的三维信息、真实色彩信息和层理信息,能够还原地质野外剖面露头的真实三维场景,通过模型的优化,能够实现对野外地质露头的地质现象的精细化表征和重复性研究。现有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基本是利用单反相机进行拍摄,这种技术手段在诸如悬崖等地形上不方便使用。
前人针对野外地质信息的提取多依赖于地质人员的地质踏勘,误差较大、操作过程复杂且耗时巨大。基于此,亟需寻找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且不受地形限制的地质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野外地质信息的提取多依赖于地质人员的地质踏勘,误差较大、操作过程复杂且耗时巨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以提供一种能够成本低、效率高和使用条件不受地形限制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利用无人机以不同的拍摄角度对所述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拍摄,以获得该待测绘地质区域不同角度的影像数据;
从所述影像数据中确定第一连接点,并基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对所述影像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获得该待测绘地质区域的点云数据图像;
将所述点云数据图像中的点云数据进行连接,生成不规则三角网;
基于所述不规则三角网构建三维地质模型,以利用所述三维地质模型对该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分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无人机以不同的拍摄角度对所述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拍摄,以获得该待测绘地质区域不同角度的影像数据;并基于该影像数据对该待测绘地质区域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该地质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通过采用无人机对地质露头区域进行拍摄,能够实现该地质露头区域的全区剖面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克服了地质人员踏勘的局限性。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不受地形限制。而且利用无人机采集全区地质露头影像,能够建立了高分辨率模型,对野外地质露头进行高精度还原,符合测绘和地质规律。
可选地,基于所述不规则三角网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包括:
给所述不规则三角网中的每个三角面赋予三角面片,获得白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6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维修的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油井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