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型增量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8175.4 | 申请日: | 202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俞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67/01;G01D5/245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增量 编码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型增量编码器,包括一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包括一编码器电路板;一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电路板,所述微处理器实时采集且累计所述编码器的至少一正交脉冲信号;一伺服驱动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预置的通信协议与所述伺服驱动器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通信协议包括供数据交互的至少一命令字。本发明公开的通讯型增量编码器,引入了命令字技术,有助于节省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强编码器的线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型增量编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型增量编码器。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2889309U,主题名称为可输出多路脉冲信号的增量编码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置有脉冲分配电路,所述脉冲分配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脉冲隔离电路、脉冲输出电路,其中,所述脉冲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PS0,所述脉冲输出电路包括n组脉冲输出单元,n≥2,n为整数,其中,第i组脉冲输出单元包括一个光电耦合器PSni,n≥i≥1,i为整数;光电耦合器PS0、PSni的型号为M601;光电耦合器PS0的阳极端子与输入脉冲信号的阳极连接,光电耦合器PS0的阴极端子与输入脉冲信号的负极连接,光电耦合器PS0的VCC端子与一稳定电压连接,光电耦合器PS0的VCC端子与电阻R0的一端连接,电阻R0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PSn1的阳极端子连接,光电耦合器PSn1的阴极端子与光电耦合器PSn2的阳极端子连接,…,光电耦合器PSnn-1的阴极端子与光电耦合器PSnn的阳极端子连接,光电耦合器PSnn的阴极端子与光电耦合器PS0的Vo端子连接,光电耦合器PS0的GND端子接地;光电耦合器PSni的VCC端子与直流电源Vi连接,光电耦合器PSni的Vo端子为第i组输出脉冲信号的阳极端子,光电耦合器PSni的GND端子为第i组输出脉冲信号的阴极端子,电阻Rni的一端与光电耦合器PSni的VCC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PSni的Vo端子连接”。
参考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伺服控制系统中,伺服电机通过与其同轴安装的编码器获取电机位置或者速度,从而实现对电机的平稳控制。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产品是增量型2500线编码器。这种产品的原理是:通过输出AB正交脉冲来反馈位置增量,伺服控制器通过对正交脉冲进行计数,从而获得位置信息。由于输出的是脉冲增量,编码器还需输出一个Z信号,当驱动器捕获到Z信号后,才能够知道当前的绝对位置。另外,为了上电之后,伺服控制器能够获取电机的大概电角度,编码器还应具备输出UVW三相脉冲的功能,UVW的周期数与电机的极对数相同。因此,为了使伺服电机能够正常运行,用于伺服电机控制的增量编码器,应当具备输出ABZUVW这6种脉冲信号。由于伺服系统电磁环境复杂,对于脉冲信号,一般采用差分输出的方式。因此增量编码器为了有效输出信号,需要12根信号线来实现。
然而,由于UVW信号只有伺服上电之后才会向编码器获取,待该信息获取完毕后,伺服驱动器在此大概位置下,通过AB正交脉冲计数,就能够控制电机,当Z信号被锁存后,伺服驱动器能获取准确电机位置,因此出现了一种省线式编码器产品,该产品将UVW与ABZ的信号线进行分时复用,从而减少了一半的线数。尽管如此,省线式编码器还是需要6根信号线才能实现信号完整输出。我们把上述产品称为脉冲型增量编码器,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缺陷:
1.线数多,非省线式和省线式分别需要12根和6根信号线。
2.由于缺陷1,会导致成本增加。
3.由于缺陷1,会导致故障概率成倍增加(与2根线相比)。
4.编码器分辨率受到制约。编码器分辨率和伺服系统性能高度相关,电机转速与正交脉冲频率成正比。由于硬件带宽越高,对高频干扰的抑制能力越弱。伺服电机的转速通常会达到6000rpm,因此脉冲型编码器无法做到很高分辨率,目前市场上通讯型增量编码器常为2500线,偶有5000线。
5.无法保存参数(没有通信功能,自然不能发指令保存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通讯型增量编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8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