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9828.0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9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孟钦定;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B60T7/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应急 制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方案,使车辆在常规制动失效情况下,可以触发应急制动系统,最大限度的保证车辆及人员安全。本发明包含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警示系统,传感系统包含踏板开度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等,控制系统包含应急制动控制单元、控制策略等,执行系统包含驻车系统、动力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等。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应急制动系统可在车辆发生常规制动系统失效(例如管路失效、真空失效等),且驾驶员无感知的情况下,自动激活应急制动系统,避免了因驾驶员反应时间、情绪慌乱、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制动不及时、车辆制动距离长甚至未制动的情况发生,可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员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行驶中的汽车需要制动时,驾驶员会踩下刹车踏板,此时,在助力器的辅助下,制动主缸的制动液会经过制动管路流入制动器轮缸进行建压,使位于制动盘两侧的摩擦片与制动盘发生剧烈摩擦,从而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若助力器失效或制动管路失效时,制动器就不能正常建压,不能对车辆形成足够的制动力,使得车辆达不到期望的减速度,制动距离将大幅延长;一般常规制动失效时,驾驶员可通过应急制动进行刹车操作(例如通过拉起手刹或EPB进行制动),但驾驶员从踩下踏板意识到常规制动失效到拉起手刹或EPB进行应急制动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反应时间过长,或因驾驶技能不足未进行应急制动操作,那么车辆将得不到有效的制动,从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一套智能且可靠的应急制动系统对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的汽车常规转动失效时,缺乏一种应急制动方案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系统,包含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警示系统;传感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控制系统的与执行系统双向通讯;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警示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感系统包括踏板开度传感器和减速度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控制方法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乘用车应急制动控制方法,传感系统收集车辆信息并实时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若存在制动失效情况,控制系统发送信号给执行系统及警示系统,执行系统执行应急制动功能,警示系统发送警示信号给驾驶员;
传感系统收集的车辆信息包含控制系统所需的各类信号,包括踏板开度信号、车辆减速度信号、ABS/ESC状态信号;
控制系统通过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策略判断车辆是否存在制动失效的情况:通过对踏板开度信号、减速度信号进行采样,以踏板开度为横坐标,减速度为纵坐标,生成实时减速度曲线,并于踏板开度达到某阈值(提前设定好)时开始进行判断;控制系统存有已经预设好的“踏板开度-减速度”图像,该图像上设有理想减速度曲线和临界减速度曲线,其中理想减速度曲线和临界减速度曲线之间的区域为报警区,临界减速度曲线下方则为执行区;当监测到实时减速度曲线位于报警区时,且该过程中车辆ABS/ESC未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可判断该车辆存在一般制动失效情况,这时将通过警示系统报警,提醒驾驶员制动系统异常;当监测到实时减速度曲线位于执行区时,且该过程中车辆ABS/ESC未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可判断该车辆存在严重制动失效情况,这时将通过警示系统报警,同时激活执行系统,进行应急制动;
在判断车辆存在常规制动失效情况之后,执行系统通过接收控制系统信号,实现应急制动功能。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时,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对传感系统收集到的车辆信息进行分析,可判断出车辆是否存在制动失效(例如管路失效、真空失效等)情况,若此时车辆存在制动失效情况,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会自动激活应急制动功能,使车辆产生相应的减速度,并警示驾驶员,最大限度保证驾驶员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功能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