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1484.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强;欧宁静;韩嘉文;王慧泉;刘莉;张威;宋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强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3000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光谱 快速 检测 精子 浓度 方法 | ||
1.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经过去静电和无菌处理的容器收集精液样本,室温环境下静置,使精液自然液化;
S2:将液化的精液搅拌均匀并抽取精液,滴到去静电处理的特质载玻片口上,精液因虹吸被吸入玻片内,形成均匀的单层精液样本层;
S3:光源通电预热,将光纤接到光谱仪与光源上,光纤另一端接到检测装置的对应接口上,光谱仪连接PC机;
S4:光谱仪的积分区间范围设置在1000ms-5500ms;对于每个精液样本,均分别执行下面S5~S7的步骤;
S5:在一定环境因素的条件下,在样本承载台上放置空载玻片,旋转样本承载台对空载玻片进行特定角度照射,将反射光通过固定于检测装置出光口的光纤接收后,数据图谱将显示在PC机上,重复采集20组数据;
S6:在与S5相同的环境因素条件下,在样本承载台上放置带有样本的玻片,旋转样本承载台对样本精液进行特定角度照射,将反射光通过固定于检测装置出光口的光纤接收后,数据图谱将显示在PC机上,重复采集20组数据;
S7:在与S5相同的环境因素条件下,在样本承载台上放置带有样本的玻片,去掉光源的照射,旋转样本承载台对样本精液进行特定角度照射,将反射光通过固定于检测装置出光口的光纤接收后,数据图谱将显示在PC机上,重复采集20组数据;
S8:将步骤S5~S7采集到的三类数据分别记为IA,IB,IC,导入在PC机上的OceanView分析软件,从数据中减去背景数据获得该样本精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S9:采用多组分分析的算法来去除其它杂质的吸光度影响,从而得到样本精液的吸光度图谱;
S10:根据正常的精液样本的吸光度来确定一个吸光度范围;将样本精液的吸光度与此范围的上下限数值做对比,判定其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室温静置10-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基部(2)和竖直部(3),所述基部(2)和竖直部(3)相互连通并形成倒T型结构;在所述竖直部(3)内呈一定角度设置有进光通道(5)、出光通道(6)和观察通道(7),进光通道(5)和出光通道(6)分别位于观察通道(7)的两侧,观察通道(7)垂直于基部(2)的底面;所述基部(2)的底面向下凹陷形成弧形滑槽(4),弧形滑槽(4)内嵌有样本承载台(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承载台(11)包括抽拉段和样品放置段,所述抽拉段为圆柱形,样品放置段为半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承载台(11)的样品放置段向下凹陷形成样本放置槽(12);旋转抽拉段改变样本放置槽(12)与水平面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通道(5)、出光通道(6)和观察通道(7)的末端汇聚于弧形滑槽(4)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通道(5)、出光通道(6)和观察通道(7)的末端与弧形滑槽(4)的上表面形成一定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通道(5)、出光通道(6)和观察通道(7)在竖直部(3)的上表面分别形成进光口(8)、出光口(9)和观察口(10)。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承载台(11)的抽拉段设有多个防滑凸棱。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精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样品承载台(11)的抽拉段和样品放置段之间还设有刻度盘(14);在所述弧形滑槽(4)周围的基部(2)表面上设有刻度线(13),刻度盘(14)与刻度线(13)的刻度相互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强,未经刘晓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14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