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测宽仪对中厚板轧机侧导板自动标定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4493.1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2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苗雨川;王全胜;汤风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B21B3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测宽仪 厚板 轧机 导板 自动 标定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测宽仪对中厚板轧机侧导板自动标定的方法及其装置,在轧钢生产周期初期,协调多个既有自动化控制模块,利用仪表测量宽度自动进行侧导板开口度标定的方法,主要技术要点为在自动化系统中增加生产周期识别、辊道输送、钢板宽度测量、侧导板对中的协调联动模块,该模块协调完成钢板自动测宽、对中,并计算侧导板与轮廓仪宽度偏差量,自适应调整侧导板标定值。本发明节省了侧导板开口度标定操作的时间、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风险,并且提高侧导板测量宽度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厚板轧制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测宽仪对中厚板轧机侧导板自动标定的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测宽仪布置在远离机架位置的中厚板生产线,在换辊结束后,自动利用测宽仪进行轧机侧导板开口度进行标定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的现代化中厚板轧制生产线装备有测宽仪(WG),为了保证测宽仪测量环境少受水雾、氧化铁锈尘的影响,不至于过于恶劣,测宽仪有时被安装在距离轧机较远的产线位置上,仅在钢板完成轧制时,进行中间板宽度测量(布置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距离两者都较远),或成品宽度测量(布置在精轧机后较远位置),用于生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现代化中厚板轧机机架前后布置的侧导板,又被称为推床,是钢板进入轧机的导卫装置,其基本作用是通过夹持及引导,将钢板对中(对齐轧机中心线)地导入轧机中,通常情况下,侧导板通过液压控制,会减少钢板长度方向的侧弯(俗称“镰刀弯”)的产生。但在各中厚板厂的生产实践中,因为对中夹持操作的侧导板开口度可以大致表征钢板宽度,所以侧导板又演化出多种附加作用,比如指导后续道次侧导板开口度(CN103962387A,一种轧钢侧导板位置跟随的动态控制方法),又如采用侧导板开口度作为实测宽度校验模型计算宽度,并修正立辊辊缝设定(CN102825072A,侧导板对中测宽修正立辊辊缝设定的方法),再如侧导板开口度作为轧机宽度控制模型的输入值之一,与定宽机前测宽仪数据、上游工序板坯基准值等相互比较,推断出宽度控制模型最终接收的板坯宽度数值(CN105642676A,一种利用侧导板辊缝值进行宽度模型控制的方法)。
上述这些侧导板附加功能应用效果的好坏,都依赖于侧导板开口度精度,这引起了人们对侧导板标定过程及精度的关注。具体而言,侧导板的标定精度可以分成两个生产工艺关心的精度指标,一个是开口精度,即两导板间距离的电气显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另一个是对中度精度,表征两导板间中心线与轧机中心线的重合情况。对于与宽度控制相关的侧导板附加功能而言,更关注侧导板开口度标定过程与开口度精度。
现有的侧导板开口度标定方法是在生产停机期间,操作人员用卷尺直接测量两导板间距离作为参考开口度,手工记录卷尺测量值,并人工输入到电气程序中,由电气程序把参考开口度与侧导板液压缸位置检测数值比较,保存标定偏差,在标定后,电气程序的侧导板开口度测量值实际为位置检测值与标定偏差之和。
目前关于侧导板开口度标定的技术方案涉及不多,主要有几个共同特点:
1)在生产停机以后实施,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实施;
2)用精心设计的专用装置代替卷尺,进行两导板间距离测量,有些还能代替笔与纸,直接进行信息传递;
3)标定流程需要人工操作或者半自动操作,所谓半自动操作是指需要人工启动标定流程,后续标定过程,由电气系统自动完成。
对于中厚板轧机侧导板开口度标定方法而言,常规卷尺测量标定方法的问题点如下:
1)如同CN202485591U背景技术部分所言,由于侧导板衬板和高温钢板接触摩擦,会产生逐渐磨损,而为修复磨损进行的缺陷处激光堆焊,又经常使得衬板底部变形,测量基准面确认不易。简而言之,即衬板磨损及修复影响侧导板开口度精度,而且衬板磨损是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偶发出现,磨损情况在生产周期是变化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4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考虑碱度变化影响的优化配料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富氢水生产及灌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