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141.X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毛珂;肖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龙腾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无线 充电 装置 | ||
1.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袋(1)以及中空的壳体(2);
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包括织物层(1a)以及设于织物层(1a)外侧的弹性包裹层(1b),在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1c),所述夹片(1c)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1)的内腔外围,所述夹片(1c)固定连接于织物层(1a),所述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1c)上并被绝缘隔离,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分离;在所述弹性包裹层(1b)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织物层(1a)堆叠形成褶皱,往所述袋体内插入电子设备时,所述夹片(1c)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往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夹片(1c)间的间隔距离变大,所述织物层(1a)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所述弹性包裹层(1b)在夹片(1c)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
所述壳体(2)顶端开口,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从壳体(2)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充电袋(1)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2)顶端开口的外沿,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底部与四周均距壳体(2)的内壁面有一段距离,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3),所述拉绳(3)从不同方向将夹片(1c)和/或织物层(1a)与壳体(2)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所述袋体在壳体(2)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2)的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袋(1)的袋口呈喇叭口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c)的底端设有往袋体内腔中心方向延伸的承托部(1c1),所述承托部(1c1)用于托住插入袋体中的电子产品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1a)采用防静电面料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c)的背面设有用于连接拉绳(3)的连接结构(1c2),所述弹性包裹层(1b)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结构(1c2)从通孔中伸出与拉绳(3)连接或者所述拉绳(3)穿过通孔与连接结构(1c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c2)包括一金属环,所述拉绳(3)中设有导电金属丝线,所述壳体(2)的内壁面上设有接地点,所述拉绳(3)的一端连接金属环、另一端连接壳体(2)的内壁面并通过导电金属丝线将金属环与接地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包裹层(1b)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拉绳(3)处于被被拉直的张紧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c)采用ABS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包裹层(1b)采用TPU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用于将其内腔与车辆的空调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c)和弹性包裹层(1b)开设有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学院,未经湖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1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