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141.X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毛珂;肖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龙腾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无线 充电 装置 | ||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其包括送电线圈、充电袋以及中空的壳体;充电袋的袋体包括织物层以及设于织物层外侧的弹性包裹层,在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夹片固定连接于织物层,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上并被绝缘隔离,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分离;壳体顶端开口,充电袋的袋体从壳体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充电袋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顶端开口的外沿,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拉绳从不同方向将夹片和织物层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袋体在壳体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的内壁面。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充电稳定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车辆安装了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充电,无线充电装置一般安装在扶手箱内或者水杯架附近,以便于取放手机A。
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大多如图1所示,其具有一水平的承载平面B,无线充电装置的送电线圈设置在承载平面B下方,手机A放置在承载平面B上之后,手机A背部的受电线圈位于送电线圈上方,通过电磁感应在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实现电能的无线输送,从而给手机充电。这类无线充电装置所设置的承载平面B的面积通常为手机A背面面积的1.5倍-2倍,所占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不高,在水杯架附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一般仅能满足给一台手机A充电的位置。另外,当车辆行驶于颠簸路段,尤其是行驶于非铺装路面时,车辆颠簸会使得手机A摇晃位移和跳动,甚至从承载平台掉落,从而导致充电断续不稳定。
现有技术中解决车辆颠簸导致无线充电不稳定的方案大多是采用夹爪夹住手机A来防止其因车辆颠簸而位移和跳动,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又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受车辆颠簸影响小、充电稳定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此外,还包括充电袋以及中空的壳体;
所述充电袋的袋体包括织物层以及设于织物层外侧的弹性包裹层,在所述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所述夹片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的内腔外围,所述夹片固定连接于织物层,所述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上并被绝缘隔离,所述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分离;在所述弹性包裹层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织物层堆叠形成褶皱,往所述袋体内插入电子设备时,所述夹片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下往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夹片间的间隔距离变大,所述织物层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所述弹性包裹层在夹片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
所述壳体顶端开口,所述充电袋的袋体从壳体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充电袋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顶端开口的外沿,所述充电袋的袋体底部与四周均距壳体的内壁面有一段距离,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所述拉绳从不同方向将夹片和/或织物层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所述袋体在壳体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的内壁面。
其中,所述充电袋的袋口呈喇叭口形。
优选地,所述夹片的底端设有往袋体内腔中心方向延伸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用于托住插入袋体中的电子产品的底部。
其中,所述织物层采用防静电面料制作。
其中,所述夹片的背面设有用于连接拉绳的连接结构,所述弹性包裹层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结构从通孔中伸出与拉绳连接或者所述拉绳穿过通孔与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金属环,所述拉绳中设有导电金属丝线,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接地点,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金属环、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壁面并通过导电金属丝线将金属环与接地点相连。
其中,所述弹性包裹层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拉绳处于被被拉直的张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学院,未经湖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1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