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359.5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巍;贾卫民;王之建;俞鑫焱;洪一鸣;程存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科宏生物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C12N9/04;C12N15/7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5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羟基 生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脂肪酸经酮化酶球形烯单氧酶氧化后生成4‑氧代脂肪酸;(2)4‑氧代脂肪酸经短链脱氢酶PpYSDR‑M85Q/L136A不对称还原得到R‑羟基酸酯。本发明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通过构建短链脱氢酶突变体,其较野生型对酮酸的活性、手性选择性大幅提高能提高该酶在催化酮酸制备手性内酯上的效率,以充分发掘其应用价值,同时酶法合成手性羟基酸酯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效益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往往具有不同的功效或其作用效果相差甚远,因此,单一对映体的合成越来越受关注。光学活性手性内脂被广泛应用于手性天然香料。传统化学合成具有难度大、污染大的特点。脂肪酸经酮化酶氧化可得到酮酸。酮酸的不对称还原是制备光学活性手性羟基酸的重要方法,理论上能将 100%底物酮酸转化为单一对映体的手性羟基酸,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与化学法不对称还原相比,生物法催化法在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方面更具优势,产物光学纯度高;此外,生物催化通常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剧烈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合物的异构化、差向异构化、消旋和重排等现象的发生。因此,生物催化法合成光学活性手性内脂已成为最受瞩目的医药及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技术之一。
在具有催化不对称还原潜手性内脂活性的酶中,短链脱氢酶由于其催化底物谱广、热稳定性好以及有机溶剂耐受性强等特点而倍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两步酶法实现R-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脂肪酸经酮化酶球形烯单氧酶氧化后生成4-氧代脂肪酸;
(2)4-氧代脂肪酸经短链脱氢酶PpYSDR-M85Q/L136A不对称还原得到R-羟基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短链脱氢酶PpYSDR-M85Q/L136A由野生型短链脱氢酶PpYSDR经突变改造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野生型短链脱氢酶PpYSDR经突变改造制得短链脱氢酶PpYSDR-M85Q/L136A的步骤如下:
(1)突变体的构建:以含有突变点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反应,扩增含有PpYSDR基因的pET-30a重组质粒得到单点突变体后,再以该突变体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另一突变体为引物,构建两点组合突变体;
(2)短链脱氢酶突变体的诱导表达:将步骤1中构建的工程菌接种至50μg/mL卡那霉素的 LB培养基中,37℃,200rpm培养过夜,再以1%接种量(v/v)接种至含50μg/m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200rpm培养至菌体浓度OD600至0.6左右,加入终浓度为0.1mMIPTG,26℃诱导培养6h后,4℃、8000rpm离心10min收集菌体,-80℃储存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构建突变体所使用的基因工程菌为大肠杆菌,优选为E.coli BL21(DE3)大肠杆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构建突变体所使用的基因工程菌菌体的质量用量以菌体湿重计为50-300g/L。
本发明的优点是:
常规短链脱氢酶在催化酮酸(如4-氧代十酸甲酯、4-氧代十一酸甲酯)活性较低,本发明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通过构建短链脱氢酶突变体,其较野生型对酮酸的活性、手性选择性大幅提高能提高该酶在催化酮酸制备手性内酯上的效率,以充分发掘其应用价值,同时酶法合成手性羟基酸酯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效益高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科宏生物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科宏生物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