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8386.6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斌;吴红美;艾永生;陈金;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35/00 | 分类号: | B64D35/00;B64C11/32;B64C13/3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桨桨距操 纵轴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尾桨轴,桨距操纵轴,桨距操纵轴设有用于与尾桨轴的内花键配合的导向外花键,助力器操纵杆,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套设在导向外花键的第一滑套;第二支撑件包括套设在桨距操纵轴上远离助力器操纵杆的一端的第二滑套和方形圈;第三支撑件包括用于与减速器机匣内孔配合并安装在轴承的轴承衬套上的活塞密封圈。本发明的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采用三点支撑,保证桨距操纵轴平稳的进行操纵运动,减少桨距操纵轴与尾桨助力器操纵杆的不对中,减轻由于偏载引起的弯矩,降低桨距操纵轴以及轴承的磨损或过热等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尾减速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直升机尾减速器尾桨桨距操纵轴是内置在尾桨轴中,沿轴线往复运动,操纵尾桨叶变距的关键件,常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内置在尾桨轴中的尾桨桨距操纵轴在尾桨助力器操纵杆的轴向往复推动下,尾桨桨距操纵轴的导向键沿导筒的导向槽作轴向往复运动,而实现对尾桨叶的变距。导筒一般采用铝制件,尾桨桨距操纵轴的导向键在铝制导筒的导向槽中往复运动,导向槽容易出现较重磨损。尾桨桨距操纵轴与尾桨轴之间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一般处于尾桨桨距操纵轴的前端与后端,但是由于尾桨桨距操纵轴结构复杂,经过长期的反复摩擦容易引起严重磨损、结构变形,从而导致整个操纵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变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尾桨桨距操纵轴频繁运动,容易发生磨损引起结构变形,降低零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包括:尾桨轴,用于与尾桨轴的内花键配合连接并沿尾桨轴的内花键的轴向做往复运动以实现对桨尾叶变距的桨距操纵轴,桨距操纵轴设有用于与尾桨轴的内花键配合的导向外花键,设置在桨距操纵轴的第一自由端并通过轴承与桨距操纵轴传动连接的助力器操纵杆,用于支撑桨距操纵轴轴向操纵往复运动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套设在导向外花键的第一滑套;第二支撑件包括套设在桨距操纵轴上远离助力器操纵杆一端的第二滑套和方形圈;第三支撑件包括用于与减速器机匣内孔配合并安装在轴承的轴承衬套上的活塞密封圈。
进一步地,桨距操纵轴采用空心柱状结构,桨距操纵轴的第一端设有用于桨距操纵轴与轴承安装定位的安装部;安装部周向布设有用于将桨距操纵轴与轴承压紧配合的轴承螺母,助力器操纵杆上设有轴承和轴承座,轴承夹持于轴承座与桨距操纵轴之间,将轴承和轴承座共同从桨距操纵轴的第一端插入并固定在轴承螺母位置以实现桨距操纵轴与轴承安装定位,安装部的中心孔处设有用于观察桨距操纵轴与轴承装配情况的凹槽结构;安装部外表面设有用于桨距操纵轴与轴承轴向止动的腰形孔,在桨距操纵轴装配时布设在桨距操纵轴的端部用于与腰形孔卡接配合的卡环。
进一步地,腰形孔采用两个,两个腰形孔对称布设在安装部外表面;凹槽结构采用四个,四个凹槽结构沿安装部的中心孔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轴承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进一步地,桨距操纵轴的第二端设置有法兰边结构,法兰边结构上布设有用于与叉形件螺栓连接的螺栓孔,以将螺栓从桨距操纵轴的第二端放入内部;螺栓孔采用多组,多组螺栓孔沿法兰边结构周向间隔排布;每组螺栓孔采用多个,多个螺栓孔等距排布。
进一步地,桨距操纵轴采用铝合金材质制备获得;和/或第一支撑件采用石墨材料制备获得;和/或,第二支撑件采用石墨材料制备获得;和/或,第三支撑件采用外层为聚四氟乙烯、包裹内层为钢制弹簧制备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的制备方法,获得上述尾桨桨距操纵轴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导向外花键的外表面进行化学镀镍处理;布设在桨距操纵轴上与第二滑套和方形圈接触的配合面喷涂氧化铬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