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棒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8800.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崔玉申;孙忠元;何长军;王永胜;王军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天世纪工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47/88 |
代理公司: | 青岛易维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0 | 代理人: | 于正友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辊棒加工系统,包括:进料口,存放待加工辊棒;出料口,存放加工完毕辊棒;传输线,驱动辊棒沿辊棒轴向移动,所述传输线的数量为两条,两条传输线的传送方向相反;磨头组件,其数量为两个,每个磨头组件对应一条传输线,磨头组件设置在对应传输线传送方向的末端;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磨头组件前方,夹持组件对辊棒进行夹持,拖动辊棒沿辊棒轴向移动;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辊棒待加工一侧边缘位置;移动总成,驱动辊棒水平移动,移动方向与辊棒轴向垂直。本发明的辊棒加工系统,分别对辊棒两端进行倒角,两端的倒角精度都可以满足要求,而且,对于辊棒弯曲的情况,也可以达到均匀的倒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辊棒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辊棒结构件,例如圆柱形或者空心圆柱形结构件需要进行倒角,现有倒角机对于辊棒弯曲的情况,会出现两端倒角不均匀的问题,精度较差。
如何提供一种辊棒加工系统,提高辊棒两端倒角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棒加工系统,以解决现有倒角机对辊棒两端倒角不均匀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辊棒加工系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种辊棒加工系统,包括:进料口、出料口、传输线、磨头组件、夹持组件和移动总成;其中,
进料口,存放待加工辊棒;
出料口,存放加工完毕辊棒;
传输线,驱动辊棒沿辊棒轴向移动,所述传输线的数量为两条,两条传输线的传送方向相反;
磨头组件,其数量为两个,每个磨头组件对应一条传输线,磨头组件设置在对应传输线传送方向的末端;
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磨头组件前方,夹持组件对辊棒进行夹持,拖动辊棒沿辊棒轴向移动;
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辊棒待加工一侧边缘位置,输出位置信号,所述夹持组件根据所述位置信号拖动辊棒向磨头组件移动对应距离;
移动总成,驱动辊棒从进料口依次向两条传输线和出料口移动。
可选地,所述辊棒加工系统还包括:
挡板,挡板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磨头组件之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挡板阻挡或者离开辊棒传送路径。
可选地,所述移动总成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移动单元,每个移动单元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承载臂,所述移动单元用于驱动辊棒从一条传输线传送到另一条传输线。
可选地,所述承载臂上设置有辊棒座,辊棒座用于承托辊棒。
可选地,所述承载臂上设置有三个辊棒座,靠近进料口的外侧辊棒座承托待加工辊棒,中间辊棒座承托第一条传输线上已加工完一端的辊棒,靠近出料口的内侧辊棒座承托第二条传输线上已加工完两端的辊棒。
可选地,所述承载臂的三个辊棒座中,至少靠近进料口的外侧辊棒座包括V形槽,V形槽的边缘为锐角形状。
可选地,所述承载臂上设置有辊棒夹爪,辊棒夹爪用于抓取辊棒。
可选地,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臂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辊棒轴向垂直,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承载臂沿竖直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天世纪工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天世纪工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