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8956.1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志;陈飞翔;杨荣辉;覃宗华;王敏;郑和晖;巫兴发;田飞;代浩;彭志辉;李刚;徐鑫;陈尚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8/00;C04B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刘艺玮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喷射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流变 调节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该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使用后,通过降黏组分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黏度,降低喷射过程中的泵压,通过防流挂组分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并结合早强组分协同提高材料喷射后的黏结性能,有效提高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可喷射性和早期强度,从而降低回弹率,提高一次喷射厚度,提高密实性,实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连续湿法喷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改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大量建筑进入老化期,大量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改造、修复、加固,喷射混凝土作为加固修补材料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喷射混凝土是将预先配好的用作胶凝材料的水泥、用作集料的砂、石子、水和一定数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装入喷射机利用高压空气将其送到喷头和速凝剂混合后,以很高的速度喷向岩石或混凝土的表面而形成,但目前喷射混凝土普遍存在后期强度较低、韧性较差、干燥收缩大、易开裂、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不足等流变性能差的问题,而超高性能混凝土,简称UHPC,作为兼具超高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水泥基工程材料,将其应用于喷射施工中可以大幅度解决目前喷射混凝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但目前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自身胶凝材料用量大,导致黏度大、在喷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泵压远高于普通混凝土,容易爆管。为降低黏度,通常是以牺牲混凝土强度为前提,除此之外还存在回弹率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善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在降低喷射前的粘度同时提高喷射后的黏结性能、屈服应力,降低回弹率成为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不仅可以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黏度,降低喷射过程中的泵压,还可以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和黏结性能,降低回弹率,实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连续湿法喷射施工。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湿法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调节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5~50%的降黏组分、质量百分比为25~35%的防流挂组分和质量百分比为20~25%的早强组分,其中,
降黏组分,其包括粉煤灰漂珠、纳米碳酸钙和电气石粉;
防流挂组分,其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膨润土、凹凸棒土、海泡石、蒙脱土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组分B为羟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淀粉醚、黄原胶、文莱胶中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比例为40~60:1;
早强组分,其包括铝酸盐水泥和/或硫铝酸盐水泥。
优选的是,所述降黏组分由粉煤灰漂珠、纳米碳酸钙和电气石粉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降黏组分中粉煤灰漂珠的质量占比为50~70%,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占比为10~30%,电气石粉的质量占比为10~30%。
优选的是,所述粉煤灰漂珠的粒径为1~5μm、比表面积>2500m2/kg,所述纳米碳酸钙的粒径≤80nm,所述电气石粉的粒径为200~450μm。
优选的是,所述防流挂组分中的组分A为膨润土、蒙脱土、凹凸棒土、海泡石的混合物,其中膨润土、蒙脱土的共同质量占比与凹凸棒土、海泡石的共同质量占比的比例为40~60%:60-40%。
优选的是,所述膨润土的粒径为75~150μm,所述蒙脱土的粒径为0.2~1μm,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径为5~15μm,所述海泡石的粒径为5~7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