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油田组合调驱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0540.3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海;刘义刚;袁博;张云宝;王锦林;邹剑;魏俊;柴世超;代磊阳;宁凯;姚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33/13;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郝雅娟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油田 组合 优化 设计 方法 装置 | ||
1.海上油田组合调驱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交联体系,利用目标油藏注入水,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测试交联聚合物中使用的聚合物粘—浓关系,同时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测试目标油藏条件下交联聚合物体系成胶特性,绘制对应的成胶粘度图版,从中初选一种满足现场要求的交联体系;
S2,确定颗粒体系中的颗粒调剖剂,利用目标油藏注入水,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测试颗粒体系的流变性及膨胀性,建立目标油藏条件下颗粒体系平均粒径膨胀倍数图版,从中初选二种不同的颗粒调剖剂;
S3,建立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图版,利用目标油藏注入水,在目标油藏温度下测试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同时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建立目标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图版,从中初选出一种表面活性剂,并确定其最适浓度;
S4,填砂管实验测试,根据目标油藏渗透率数据,利用填砂管驱替实验测试初步筛选出的交联体系的封堵性能、颗粒体系的调驱性能和驱油体系的洗油能力;
S5,正交试验确定段塞用量及注入次序,利用组合调驱实验装置进行正交设计实验,结合压力场数据与提高采收率数据最终确定各体系用量、注入顺序以及交替注入轮次;
利用组合调驱实验装置进行多段塞组合正交优化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根据交联体系用量、颗粒体系用量、驱油体系用量、段塞注入顺序、注入时机五个因素选择5因素4水平的标准正交表,该正交表共16次实验;之后每次实验时对组合调驱物理填砂模型进行填砂、饱和水、饱和油、一次水驱、注组合调驱体系以及后续水驱操作;最后根据组合调驱填砂物理模型15的压力场分布以及提高采收率结果确定最优的体系注入量、注入顺序以及注入时机;
S6,现场在线调整,在线注入步骤S5中最终确定的组合调驱体系,实时测试注入压力,结合注入压力上升幅度要求,调整调驱体系的总注入量;
S7,效果评价,通过注水井视吸水指数、注水井注入压力变化、单井或区块产油量和含水率变化曲线,评价组合调驱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田组合调驱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交联体系的封堵性能体现在,交联聚合物可封堵大孔道,具有较高的封堵率与残余阻力系数;颗粒体系的调驱性能体现在,粘弹性颗粒可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最终提高采收率;驱油体系的洗油能力体现在,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水驱洗油效率进而提高采收率。
3.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海上油田组合调驱优化设计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平流泵、第一真空泵、第一中间容器、压力传感器、填砂管、第一计算机和第一恒温运风烘箱,所述第一平流泵的一端连通有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依次贯通连接第一中间容器和填砂管,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容器和所述填砂管之间,所述第一真空泵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计算机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容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填砂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恒温运风烘箱内部;
组合驱调实验装置,所述组合驱调实验装置包括第二平流泵、第二真空泵、阀门、第二中间容器、数字压力表、第二计算机、自动取样装置、组合调驱填砂物理模型和第二恒温运风烘箱,所述第二平流泵的一端与第三管道连通,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依次贯通连接所述阀门、所述第二中间容器、所述组合调驱填砂物理模型和所述自动取样装置,所述数字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组合调驱填砂物理模型的一侧,所述第二计算机与所述自动取样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数字压力表和所述调驱填砂物理模型设置于所述第二恒温运风烘箱内部,所述第二真空泵的一侧连通有第四管道,该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中间容器与所述组合调驱填砂物理模型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5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