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晾衣架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1822.5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孙访策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晾衣架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晾衣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内开窗上安装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开窗的开合位置,并将所述开合位置发送给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
S2,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接收用户设置的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所述内开窗的宽度;
S3,在所述用户打开所述内开窗时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检测晾衣杆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所述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4;
S4,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判断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内开窗的宽度,如果是,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为所述内开窗窗扇关闭时所在平面与所述晾衣杆所在直线之间的空间距离,两者为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位置关系;
还包括:所述位置传感器为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开窗的转轴位置;
在所述用户打开所述内开窗时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内开窗的角位移,根据所述角位移和所述内开窗的宽度计算所述内开窗的开合位置;
还包括:接收所述用户设置的所述内开窗的最大开合角度,如果所述最大开合角度大于90度,则在所述用户关闭所述内开窗时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角度;
如果所述用户对所述内开窗执行关闭操作时的角度大于90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检测晾衣杆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所述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4;
如果所述用户对所述内开窗执行关闭操作时的角度不大于90度,则不做任何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晾衣杆包括晾衣杆a和晾衣杆b;
所述晾衣杆a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小于所述晾衣杆b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1,在所述用户打开所述内开窗时所述智能晾衣架检测所述晾衣杆a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a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33;如果所述晾衣杆a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32;
S32,所述智能晾衣架判断所述晾衣杆a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内开窗的宽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3;如果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a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并执行步骤S33;
S33;所述智能晾衣架检测所述晾衣杆b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b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结束操作;如果所述晾衣杆b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34;
S34,所述智能晾衣架判断所述晾衣杆b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内开窗的宽度,如果是,则结束操作;如果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b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开窗关闭以后,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降低所述晾衣杆的高度至原来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还包括:
在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的过程中,所述智能晾衣架的处理器实时接收所述位置传感器发送的所述开合位置,根据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和所述开合位置计算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的实时距离;
如果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的实时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向所述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的实时距离不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不做任何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18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