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晾衣架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1822.5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孙访策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晾衣架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晾衣架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内开窗的开合位置,进而在用户对所述内开窗进行打开或者关闭的时候根据所述内开窗与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晾衣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判断两者是否可能发生碰撞,从而在两者可能发生碰撞时及时升高所述晾衣杆到适当位置,从而避免了两者发生碰撞造成的晾衣杆或者内开窗的损坏,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晾衣架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便捷的产品在人类生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传统的电动晾衣架,主要通过遥控控制在传统手摇晾衣架的基础上改良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电动晾衣架也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它包括一个整机系统,整机系统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烘干装置、消毒杀菌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等,通过电路板的通断控制照明、杀菌、风干等功能的实现,以及调节晾衣架的升降问题。
现有技术中,文献CN108774860A提供一种智能晾衣架包括整机系统和设置在整机系统外部的外部组装系统,外部组装系统包括烘干模块和杀菌消毒模块,将烘干模块设置在整机系统的外部,远离整机系统内的各个功能模块从而有效避免高温所造成的机体损伤,提高了整机系统的使用寿命。
然而,上述智能晾衣架和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智能晾衣架都是仅仅从智能晾衣架本身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而并未考虑到与智能晾衣架所在的家庭环境中的其他设备进行协调控制,由此仍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现代城市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受资源限制多数家庭的阳台面积较小,阳台上依然需要布置大量必要的生活设施,由此难免会造成不同设施的使用过程中造成互相干扰;例如,智能晾衣架的升降影响内开窗的开闭,如果在智能晾衣架的晾衣杆处于低位时,如果用户没有注意到而直接打开内开窗,由此会造成上述晾衣杆和内开窗的碰撞,从而会造成晾衣杆或者内开窗的损坏,进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智能晾衣架与内开窗协同控制的方法,从而避免晾衣杆和内开窗的碰撞,以保证晾衣杆和内开窗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晾衣架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内开窗上安装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开窗的开合位置,并将所述开合位置发送给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
S2,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接收用户设置的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所述内开窗的宽度;
S3,在所述用户打开所述内开窗时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检测晾衣杆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所述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4;
S4,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判断所述晾衣杆与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内开窗的宽度,如果是,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自动提升所述晾衣杆的高度至所述内开窗的最大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所述位置传感器为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开窗的转轴位置;
在所述用户打开所述内开窗时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内开窗的角位移,根据所述角位移和所述内开窗的宽度计算所述内开窗的开合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置的所述内开窗的最大开合角度,如果所述最大开合角度大于90度,则在所述用户关闭所述内开窗时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内开窗关闭时的角度;
如果所述用户对所述内开窗执行关闭操作时的角度大于90度,则所述智能晾衣架的控制器检测晾衣杆的高度;如果所述晾衣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所述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高度,则执行步骤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宿州维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1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