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3807.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勇;董运召;熊焰;周新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7/32 | 分类号: | C07C17/32;C07C25/02;C07C253/28;C07C255/50;B01J23/28;B01J27/198;B01J3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氯苯 方法 | ||
1.一种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1,2,4,5-四氯苯与甲醛或/和多聚甲醛为原料,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对氯苯磺酰氯、间苯二磺酰氯、对苯二磺酰氯、对三氟甲基苯磺酰氯、氯磷酸二苯酯为氯原子供体,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一氯甲基化产物2,3,5,6-四氯苄氯;反应的具体过程为:反应装置中加入1,2,4,5-四氯苯和甲醛或/和多聚甲醛,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氯甲基化催化剂,在激烈的搅拌下反应0.5~100h后,将产品水洗、干燥并蒸出多余的1,2,4,5-四氯苯,减压蒸馏得到2,3,5,6-四氯苄氯;氯甲基化催化剂与1,2,4,5-四氯苯的摩尔比为0.1~2:1,氯原子供体与1,3,5-三氯苯的摩尔比为0.1~5:1,甲醛或/和多聚甲醛与1,2,4,5-四氯苯的摩尔比为0.5~10:1,反应温度为-20~160℃;
2)以步骤1)得到的产品2,3,5,6-四氯苄氯为原料,与氨气、氧气在氨氧化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氨氧化反应得到2,3,5,6-四氯苯甲腈;
所述氯甲基化催化剂为三氟甲磺酸稀土金属盐Ln(OTf)3,所述稀土金属包括镝、钬、铒、铥、镱、镥和钇;
所述氨氧化催化剂是以纳米硅胶为载体,钒、锑、硼为主催化剂,钼、磷、E为助催化剂的三到六组分催化剂,其包含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份的活性组分组成为:VSbaBbMocPdEeOx,其中E为锂、钠、钾、铯、镁和钙的至少一种;a=0.2~2.5;b=0.1~1.5;c=0~1.2;d=0~0.8;e=0~0.5;x则根据以上各元素的含量按价态平衡而定;载体为纳米硅胶,活性组分和纳米硅胶载体形成微球,并分别均匀分布在微球中;活性组分的各元素原子按重量百分比在微球中的含量为20~80%,微球直径范围为30~7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氧化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各元素原子按重量百分比在微球中的含量为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氧化催化剂按如下的步骤进行制备:将活性组分中除氧元素以外的各相关元素的溶液与活性硅溶液均匀混合成悬浮液或浆料;通过高速离心式喷雾干燥器喷雾成型;然后高温活化而成微米级的钒复合氧化物球型颗粒,即得氨氧化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硅溶液为由无机硅溶胶或不含氨基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与含氨基的有机硅组成的溶液;所述含氨基的有机硅的通式为NH2RnSiX3,其中Rn为C1-C10的烃基,X为甲氧基、乙氧基、卤素或它们的混合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硅溶液为含有氨基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活化的温度在623~973K之间,活化时间为2~1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氨氧化催化剂时,活性组分中除氧元素以外的各相关元素的溶液分别为用该元素的氧化物、盐、酸或碱制备的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2,3,5,6-四氯苯甲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中除氧元素以外的各相关元素的溶液:钒用V2O5或NH4VO3制备;锑用Sb2O3、Sb2O5、H3SbO4、HSb(OH)6、Sb(NO3)3、SbCl3、SbCl5、(SbO)2SO4、醋酸锑、草酸锑铵、酒石酸锑钾、酒石酸锑钠或酒石酸锑制备;硼用H3BO3、B2O3制备;钼用MoO3、(NH4)6Mo7O24制备;磷用H3PO4、(NH4)3PO4、(NH4)2HPO4、(NH4)H2PO4或P2O5制备;锂用Li2O、LiCl、LiNO3或Li2CO3制备;钠用Na2CO3、NaHCO3、NaOH、NaCl、NaNO3、Na2SO4、NaOAc或Na2C2O4制备;钾用KOH、KCl、KNO3、K2CO3或K2C2O4制备;铯用CsCl、CsNO3、Cs2CO3、Cs2SO4、CsOAc或Cs2C2O4制备;镁用MgO、MgCl2或Mg(NO3)2·6H2O制备;钙用CaCl2·6H2O、Ca(OH)2或Ca(NO3)2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38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