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6135.2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0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艾伯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自动 打磨 抛光 组件 | ||
1.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1),所述龙门架(1)顶部的顶梁(9)上沿X轴方向上设置有X轴驱动平台(2),所述X轴驱动平台(2)上设置有X轴驱动电机(5),所述X轴驱动平台(2)通过X轴滑块与沿着Y轴方向上设置的Y轴驱动平台(6)相连接,所述Y轴驱动平台(6)上设置有Y轴驱动电机(7),所述Y轴驱动平台(6)上依次通过Y轴滑块和Y轴连接板(8)连接设置有工作单元(4),所述X轴驱动电机(5)通过X轴滑块与Y轴驱动平台(6)驱动连接,所述Y轴驱动电机(7)依次通过Y轴滑块和Y轴连接板(8)与工作单元(4)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工作单元(4)包括研磨机构(41)和防护膜剥离机构(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构(41)包括沿着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Z轴驱动平台(4104),所述第一Z轴驱动平台(4104)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前端座(4102)和后端座(4106),所述前端座(4102)和后端座(4106)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杆(4105),第一Z轴滑块(4103)穿过连接杆(4105)可移动的连接设置在第一Z轴驱动平台(4104)上,所述第一Z轴驱动平台(410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Z轴驱动电机(4101),所述第一Z轴驱动电机(4101)的驱动轴与第一Z轴滑块(4103)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Z轴滑块(4103)通过第一Z轴连接座(4107)与第一旋转电机底座(4110)的底部相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底座(4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4108),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108)的驱动轴通过第一联轴器(4109)与第一旋转电机底座(4110)底部的第一连接盘(4111)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盘(4111)与底部的研磨装置固定架(4112)相连接,所述研磨装置固定架(4112)的底部通过旋紧按钮(4114)与第二旋转电机底座(4116)相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底座(41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旋转电机(4113),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113)的驱动轴通过第二联轴器(4115)与底部的第二连接盘(4117)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盘(4117)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研磨头(4118),所述第一Z轴驱动平台(4104)远离第一Z轴滑块(4103)的一端依次通过Y轴连接板(8)和Y轴滑块可移动的连接设置在Y轴驱动平台(6)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膜剥离机构(43)包括第二Z轴驱动平台(4303)、切割模块(4305)、CCD检测模块和刮胶模块(4310),所述第二Z轴驱动平台(430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Z轴驱动电机(4301),所述第二Z轴驱动电机(4301)的驱动轴与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Z轴驱动平台(4303)上的第二Z轴滑块(4302)驱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Z轴滑块(4302)上通过第一安装横板(4315)连接设置有切割模块(4305),所述第一安装横板(4315)的两端与第二Z轴滑块(4302)之间分别连接设置有第二安装筋板(4311)和第一安装筋板(4304),所述第一安装横板(4315)上设置有第三旋转电机底座(4313),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底座(43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旋转电机(4312),所述第三旋转电机(4312)的驱动轴通过第三联轴器(4314)与底部的第三连接盘(4316)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盘(4316)的底部设置有刀片固定夹具(4317),所述刀片固定夹具(4317)的底部设置有刀片(4318)。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自动打磨抛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CD检测模块包括CCD检测装置(4307)和光源(4309),所述CCD检测装置(4307)通过CCD检测装置安装板(4306)与第三旋转电机底座(4313)的一侧端相连接,所述光源(4309)通过光源安装板(4308)与第一安装横板(4315)的一侧端相连接,且光源(4309)设置在CCD检测装置(4307)的正下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艾伯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艾伯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61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