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0521.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3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奎;贺保卫;杜鹏;崔海朋;韩兵兵;马志宇;雷凯;魏代善;张超;陈民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762 | 分类号: | G06V10/762;G06V10/2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付秀颖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像素 密度 均值 聚类团雾 识别 算法 | ||
1.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区域图像,输入图像集,进行图像网格分割,计算每个网格内团雾的像素密度,判定团雾区域;
判定团雾区域的具体步骤包括,
S11.将图像统一尺寸,对图像网格进行分割,并逐一计算每个网格内团雾像素密度,
式(1)中,Ai表示第i个网格内团雾像素密度;ni表示第i个网格内团雾像素个数,Ni表示第i个网格内全部像素个数;
S12.判断每个图像分割网格内的雾像素密度,保留Ai≥0.3的有效网格,剔除Ai<0.3的无效网格;将有效网格进行连接,构成图像内的团雾区域;
S2.计算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
S3.计算团雾像素密度均值与方差,将均值与方差组成代表团雾图像的二维数据点,并将所有图像数据点组成数据集合;
S4.根据团雾等级划分指标,在数据集合中随机选择五个二维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S5.遍历所有数据,逐一计算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距离大小,将所有数据分为五类;
S6.迭代计算准则函数,直至满足阈值要求,算法收敛,输出团雾识别等级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效网格内团雾像素密度进行汇总,计算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
式(2)中,S表示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D表示有效网格数量,Aj表示第j个有效网格的团雾像素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计算图像集内所有图像的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均值和方差;
式(3)中,M表示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均值,Q表示图像数量,Sk表示第k张图像的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P表示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方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团雾区域内团雾像素密度均值M与方差P组成代表团雾图像的二维数据点(M,P),将图像集内所有代表团雾图像的二维数据点(M,P)构成一个数据集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从数据集I中随机选取5个二维数据点b1、b2、b3、b4、b5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像素密度K均值聚类团雾识别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遍历数据集I内所有二维数据点,逐一计算与初始聚类中心b1、b2、b3、b4、b5的马氏距离,
d(x,br)=[(x-br)TH-1(x-br)]1/2 (r=1,2,3,4,5) (5)
式(5)中,d(x,br)表示逐一数据与初始聚类中心的马氏距离,x表示数据集I内的任一数据点,(x-br)T表示转置矩阵,H表示数据集I中所有数据点的协方差矩阵,r表示五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5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