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基于MESH网络的智能救灾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3768.6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那明;王曙鸿;宋鹏飞;刘心;尚博文;宁舒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1/03;A62C37/00;G08C17/02;H04N7/18;H04Q9/00;H04W84/18;H04W4/4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隧道 基于 mesh 网络 智能 救灾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基于MESH网络的智能救灾车辆,包括救灾车辆本体、MESH网络中转设备、灭火器、喷嘴、红外传感器、调节装置及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组,救灾车辆本体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救灾车辆本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及雾灯,救灾车辆本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灭火器、红外传感器、调节装置及摄像头均设置于救灾车辆本体上,喷嘴设置于调节装置上,灭火器的出口经阀门与喷嘴的入口相连通,MESH网络中转设备固定于救灾车辆本体上,该救灾车辆的灭火效果较好,且信息传输稳定,同时适应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救灾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基于MESH网络的智能救灾车辆。
背景技术
电缆沟道使电力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消防难点,设备、设施能否安全运行,关键就在电缆的安全。电缆沟道中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进入扑救。防灭电缆火灾的传统做法是在这些场所做防火分区和封堵,一旦发生问题可使损失减小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这种方法无法主动灭火。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灭火保护装置,传统的喷淋系统最低需要68度(红色玻璃球喷淋头)才能启动,此时火焰已经比较明显,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喷淋系统要求挖水池,敷设管道,再加上电控装置、高压水泵等设备,其造价高,而且维护费用也很高。传统的灭火小车传输摄像头视频信息采用的是传统WiFi形式或者有线形式,在火灾发生时,视频线缆存在断裂风险。电缆沟道中的固定路由节点失效也将导致链路中断,均无法保证视频信号的可靠传递,即视频监控系统没有自组织自恢复的能力。所以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发现火源,有针对地进行起火点灭火,尽可能减少损失,参与网络具有自组织自恢复的适应性强的灭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基于MESH网络的智能救灾车辆,该救灾车辆的灭火效果较好,且信息传输稳定,同时适应性较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基于MESH网络的智能救灾车辆包括救灾车辆本体、MESH网络中转设备、灭火器、喷嘴、红外传感器、调节装置及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组,
救灾车辆本体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救灾车辆本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及雾灯,救灾车辆本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灭火器、红外传感器、调节装置及摄像头均设置于救灾车辆本体上,喷嘴设置于调节装置上,灭火器的出口经阀门与喷嘴的入口相连通,MESH网络中转设备固定于救灾车辆本体上,中心控制器与MESH网络中转设备、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一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灭火器的角行程执行器的控制端、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调节装置的控制端、摄像头的输出端及救灾车辆本体的控制端相连接。
救灾车辆本体包括底板、不锈钢平台、设置于底板底部的左前置麦克纳姆轮、右前置麦克纳姆轮、左后置麦克纳姆轮、右后置麦克纳姆轮、第一直流驱动电机、第二直流驱动电机、第三直流驱动电机及第四直流驱动电机,其中,第一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前置麦克纳姆轮相连接,第二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右前置麦克纳姆轮相连接,第三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后置麦克纳姆轮,第四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右后置麦克纳姆轮相连接,第一直流驱动电机的控制端、第二直流驱动电机的控制端、第三直流驱动电机的控制端及第四直流驱动电机的控制端与中心控制器相连接,底板的前端设置有前置板,底板的后端设置有后置板,底板的左端设置有左侧板,底板的右端设置有右侧板,不锈钢平台位于底板的上方,且不锈钢平台的底部与前置板、后置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相连接;
各烟雾传感器设置于前置板上、后置板上、左侧板上及右侧板上;
第一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及雾灯设置于前置板上,第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后置板上;
灭火器、红外传感器、调节装置及摄像头设置于不锈钢平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3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称式缸头气缸座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带丝制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