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4543.2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9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丁筠;高可正;于中振;乔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D01F1/10;C08J3/22;C08L81/02;C08K13/06;C08K9/10;C08K9/04;C08K3/32;C08K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聚苯硫醚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聚苯硫醚抗菌母粒来制备抗菌聚苯硫醚纤维,所述的聚苯硫醚抗菌母粒,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抗菌粉体为20%~30%,抗氧剂为0.2%~0.3%,分散剂为4%~7%,聚苯硫醚粉体为62.7%~75.8%,原料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抗菌粉体,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聚合物包封的CePO4纳米粉体80%,Ce(OH)4纳米粉体为20%。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抗菌聚苯硫醚母粒进行纺丝,所纺的抗菌聚苯硫醚纤维力学性能优良,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按一定比例与普通聚苯硫醚纤维混纺制备的抗菌织物便具有较高的抑菌率,可以大幅度降低抗菌织物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抗菌改性领域,涉及聚苯硫醚纤维,具体涉及一种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苯硫醚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从有人类社会活动以来,细菌等微生物的广泛存在与传播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纺织品的多孔结构更易成为细菌与真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抗菌型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制造抗菌功能纤维的技术有母粒法共混改性技术、原位聚合法、后整理涂覆法等。采用后整理涂覆法制备抗菌纤维,虽然易于大规模生产,但有大量废水产生,污染环境,所制织物手感较硬,抗菌耐久性差;原位聚合法制备抗菌纤维时工艺复杂且控制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母粒法共混改性技术是在纺丝之前,将抗菌粉体与树脂混合,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抗菌母粒,再用于熔融纺丝制备抗菌纤维。母粒法共混技术制备的抗菌纤维工艺流程短,方法简单易操作,纤维的抗菌耐久性、耐洗性优良。在制备抗菌聚苯硫醚纤维时,由于纺丝温度较高,对抗菌粉体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用聚合物基铈掺杂纳米氧化锌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5648745A),该方法通过原位法制备聚合物基铈掺杂纳米氧化锌复合抗菌剂,铈离子掺杂有效的提高了氧化锌的光催化抗菌性能。但该型抗菌剂仍受制于光照条件的影响,且适用于织物的后整理涂覆,制备的抗菌织物抗菌耐久性较差。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介孔氧化铈载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1138342A),该抗菌剂以纳米介孔氧化铈为载体,以银为活性中心,通过纳米介孔氧化铈激化银的抗菌性能,同时可以耐高温,得到较好的抗菌效果。该抗菌剂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塑料、纺织品等领域,但负载了贵金属银,不仅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抗菌和力学性能不足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抗菌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聚苯硫醚抗菌母粒来制备抗菌聚苯硫醚纤维,所述的聚苯硫醚抗菌母粒,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抗菌粉体为 10%~30%,抗氧剂为 0.1%~0.3%,分散剂为2%~7%,聚苯硫醚粉体为 69.7%~87.9%,原料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 100%;
所述的抗菌粉体,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聚合物包封的CePO4纳米粉体为70%~85%,Ce(OH)4纳米粉体为15%~30%,原料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 100%。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的聚苯硫醚抗菌母粒,以重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抗菌粉体为20%~30%,抗氧剂为 0.2%~0.3%,分散剂为4%~7%,聚苯硫醚粉体为62.7%~75.8%,原料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 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4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