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流控制器封装器件及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6361.9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许瑞清;刘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模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345;H01L25/16;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谢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封装 器件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恒流控制器封装器件,包括SOP7引线框单元、恒流控制芯片、续流整流二极管以及功率管。本发明在采用现有SOP7双基岛框架的基础上,以最低成本将恒流控制芯片与部分或者全部半导体元件合封在一起,实现应用电路的极简化,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同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流控制器的封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合封整流二极管的恒流控制器,以及包含所述恒流控制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光源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作为LED光源的主力驱动电源,在市场初期,多款专业的LED恒流开关电源控制器就已出现;随后,逐渐成熟专业的驱动集成电路大大促进了LED照明市场的启动和成长。
市面上已开始流行并具有代表性的LED降压恒流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目前出现的新一代LED恒流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恒流控制器,各有优缺点。图1电路在LED负载111的串数比较多,也就是负载电压较高(比如大于100V)时,具有一些优势。而图2电路在输出LED负载111串数比较少(比如负载电压低于100V)时,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性能优势。以上两种电路结构有较好的互补性,相互竞争,沿着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进化路线不断演化,追求更好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当然,更低成本是第一优先进化方向。
在追求更低成本的方向上,图1和图2电路有着相似之处,就在于合封尽可能多的外围半导体元件。可以看出,除负载111之外,图1和图2电路拥有以下相同数量和种类的半导体元件:恒流控制芯片(图1中200,图2中300)、高压功率管(图1中107,图2中307)、续流整流二极管(图1中108,图2中308)、交流整流桥101。目前,就图1和图2电路而言,均已实现恒流控制芯片和高压功率管的合封,这种合封方式和技术已商用五年以上。这里,合封是指,将控制芯片管芯和功率管管芯安装在同一芯片框架上,然后再焊线键合塑封为集成电路的技术。
现在的进化方向是,如何合封续流整流二极管和交流整流桥。因市场上图1电路结构所占比重较大,多家半导体公司都在这一方向上努力。为了合封二极管108,有的公司还专门开发新的合封框架并申请专利。有的公司则更进一步,为了同时合封二极管108和整流桥,专门开发了更大、更复杂的合封框架。对于图2所示电路结构,目前尚无合封续流整流二极管308乃至交流整流桥101的方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合封整流二极管的恒流控制器,在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集成度更高的恒流合封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恒流控制器封装器件,包括SOP7引线框单元、恒流控制芯片、续流整流二极管以及功率管;所述引线框单元包括第一基岛、第二基岛以及七只引脚,所述第一基岛连接第七引脚,所述第二基岛连接第五和第六引脚,其中,所述恒流控制芯片通过绝缘胶粘接在第一基岛上,其供电(VCC)焊接区通过焊线焊接第一基岛;所述续流整流二极管通过导电胶粘接在第一基岛上;所述功率管通过导电胶粘接在第二基岛上,其栅极通过焊线连接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驱动(DRV)焊接区;在第一至第四引脚中任意一个引脚空余的情况下,所述续流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恒流控制芯片的输出电流检测(CS)焊接区和参考地(ICGND)焊接区通过焊线,按引脚序号从小到大依次连接第一至第四引脚中其他三个引脚;并且所述功率管的源极通过焊线,与恒流控制芯片参考地(ICGND)焊接区所连接的同一引脚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续流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引脚,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输出电流检测(CS)焊接区连接第二引脚,所述恒流控制芯片参考地(ICGND)焊接区和功率管源极连接第三引脚。
优选的是,所述恒流控制器封装器件还包括交流整流二极管;所述交流整流二极管通过导电胶粘接在第二基岛上,其阳极通过焊线连接第四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模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模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3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插座
- 下一篇:一种遥控中介转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