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1217.4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栗占国;孙晓麟;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58;G01N33/543;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精神 狼疮 诊断 标志 及其 检测 试剂盒 | ||
1.21种代谢物的组合作为分子标志物在制备用于诊断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试剂或者检测试剂盒中的用途,所述21种代谢物具体为:L-天冬酰胺、肾上腺素、胍基乙酸、新喋呤、葡糖酸内酯、三乙胺、α-D-葡萄糖、肌氨酸、月桂酸乙酯、2-乙酰基呋喃、1,3-二异丙基苯、正辛醛、萘、反式-2-辛烯-1-醇、β-氨基丙酸、亚精胺、肌醇、十八碳三烯酸甲酯、蒲勒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1-十五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包括步骤:
a)提供来自个体的体液样品;
b)确定来自步骤a)的体液样品中所述21种代谢物中的每个成分的绝对或相对定量数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中,L-天冬酰胺、肾上腺素、新喋呤、葡糖酸内酯、三乙胺、α-D-葡萄糖、肌氨酸、2-乙酰基呋喃、正辛醛、萘、反式-2-辛烯-1-醇、β-氨基丙酸、亚精胺、肌醇、十八碳三烯酸甲酯、蒲勒酮量的升高是辅助诊断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指征;胍基乙酸、月桂酸乙酯、1,3-二异丙基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1-十五醇量的降低是用于辅助诊断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指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的方法包括质谱技术、Western印迹、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抗体微阵列、组织微阵列(TMA)、电化学分析法、免疫沉淀、原位杂交、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和免疫酶测定法(IEMA)。
5.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NPSLE可能性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用于富集从怀疑具有损害的神经细胞的对象分离的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的基体,生物样品在从对象分离之前是一种与生物神经系统连通的液体;用于检测权利要求1中21种生物标志物的抗体;和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标志物的存在或量的操作指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盒,包括:
a)样品接收区,添加来自受试者的样品;
b)轭合区包含被标记的结合试剂,每种结合试剂与选自L-天冬酰胺、肾上腺素、胍基乙酸、新喋呤、葡糖酸内酯、三乙胺、α-D-葡萄糖、肌氨酸、月桂酸乙酯、2-乙酰基呋喃、1,3-二异丙基苯、正辛醛、萘、反式-2-辛烯-1-醇、β-氨基丙酸、亚精胺、肌醇、十八碳三烯酸甲酯、蒲勒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1-十五醇中的每种标志物特异性结合;
c)一种固体支持物,其限定样品的液体流动路径,并包含每种标志物中的相应检测线,每条检测线包含固定的另外的结合试剂,该试剂能特异性结合每种标志物,从而在检测线处固定标志物,通过也与标志物特异性结合的被标记的结合试剂产生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进一步包括:
d.每种被标记的对照结合试剂,其能与固定在每种标志物的检测线下游的对照线上的结合配体结合,从而证实检测已成功完成。
8.一种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检测系统,包括:
a)一种或多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样品中每种标志物的水平,这些标志物选自L-天冬酰胺、肾上腺素、胍基乙酸、新喋呤、葡糖酸内酯、三乙胺、α-D-葡萄糖、肌氨酸、月桂酸乙酯、2-乙酰基呋喃、1,3-二异丙基苯、正辛醛、萘、反式-2-辛烯-1-醇、β-氨基丙酸、亚精胺、肌醇、十八碳三烯酸甲酯、蒲勒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1-十五醇的组合;
b)一个处理器,和
c)一个含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存储介质,当通过处理器执行时,该存储介质被配置为:
i.在一个或多个检测装置上访问和/或计算样本中每个标志物的确定水平;
ii.从预测或诊断NPSLE的样品中的21种标志物水平计算检测参考值,或调用试剂盒指定的检测参考值;
iii.根据由神经精神性狼疮和各对照组样本的21种标志物水平,通过与检测参考值比较,以判断预测或诊断结果;或者,经过对21种标志物水平的合并计算分析,得到受试者的预测或诊断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2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