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1482.2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吕丽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莲都区凯江云泽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窗 螺距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车窗软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控制器和位于底座上的滑道,还包括升降缓冲机构和双向齿轮检测机构,所述滑道的顶部设有用于供软轴移动的凹槽,升降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架、升降组件和两个缓冲组件,双向齿轮检测机构包括两个齿轮检测组件和同步驱动组件,两个齿轮检测组件分别安装在每个缓冲组件的底部,每个齿轮检测组件均包括能够与滑道上软轴接触的检测齿,同步驱动组件位于两个齿轮检测组件之间,同步驱动组件的工作端分别与每个检测齿的一端传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同步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的内部电连接,该设备结构简单,并且能够精准并且稳定的进行检测软轴的螺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窗软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软轴是一种柔性的传动轴,在汽车行业及机械仪表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用于汽车天窗的软轴是汽车控制零部件之一,它是一种柔性的传动拉索,汽车天窗用软轴由轴芯、以及缠绕在轴芯上的多层钢丝组成,其中最外层钢丝呈螺旋状且以稳定的螺距缠绕,用于与天窗电机驱动的齿轮相配合,来达到驱动天窗开闭的目的,因此,要保证软轴推动汽车天窗的开启、关闭等操作的精准性,必须保证螺距相对稳定,因为如果螺距尺寸超出公差范围时,就会影响软轴与齿轮的配合,具体地讲,当螺距偏大时,会导致齿轮滑牙跳齿,当螺距偏小时,会导致齿轮卡死,所以螺距的尺寸需要保持在很小的公差范围内波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并且能够精准并且稳定的进行检测软轴的螺距。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车窗软轴螺距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控制器和位于底座上的滑道,还包括升降缓冲机构和双向齿轮检测机构,所述滑道的顶部设有用于供软轴移动的凹槽,升降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架、升降组件和两个缓冲组件,支撑架呈竖直安装在滑道的一侧,升降组件位于滑道的正上方,升降组件与支撑架的上端侧壁连接,两个缓冲组件对称并且间隔位于在升降组件的下方,升降组件的工作端分别与每个缓冲组件的内部传动连接,双向齿轮检测机构包括两个齿轮检测组件和同步驱动组件,两个齿轮检测组件分别安装在每个缓冲组件的底部,每个齿轮检测组件均包括能够与滑道上软轴接触的检测齿,同步驱动组件位于两个齿轮检测组件之间,同步驱动组件的工作端分别与每个检测齿的一端传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同步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的内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板、升降气缸和升降板,横板呈水平位于滑道的上方,横板的侧壁与支撑架上端外壁连接,升降气缸呈竖直安装在横板的顶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横板上设有用于供升降气缸输出端移动的穿口,升降板呈水平位于升降气缸的下方,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板的顶部中心处连接,升降板的两端分别与每个缓冲组件的内部连接,升降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缓冲组件均包括上板、下板和两个缓冲柱,上板呈水平位于升降板的一端,下板呈水平位于上板的正下方,两个缓冲柱分别呈竖直安装在下板的顶部两端,上板上设有用于供每个缓冲板穿行的穿孔,每个缓冲柱的顶部分别设有能够抵触上板顶部的抵触螺帽,每个缓冲柱上分别设有缓冲弹簧,每个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能够与上板和下板的内壁抵触设置,每个缓冲组件上的上板的侧壁分别与升降板的两端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上板分别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均设有滑块,支撑架上设有与每个滑块一一对应的滑轨,每个滑块分别能够滑动的设置在每个滑轨的内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齿轮检测组件均包括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分别呈竖直设置在下板的底部两端,检测齿呈竖直位于两个轴承座之间,检测齿的中心处设有呈水平设置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能够转动的插设于每个轴承座的内圈并且向外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莲都区凯江云泽机械厂,未经丽水市莲都区凯江云泽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