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3350.3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3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逸轩;叶政谚;康沐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3266;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包括预充电单元、上拉单元以及下拉单元。预充电单元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并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势。上拉单元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并由第二节点输出扫描信号。下拉单元包括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及第八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及第七晶体管由第一控制信号开启,且第八晶体管由第二控制信号开启。第一控制信号在扫描期间内具高电势,并在空白期间内具低电势。第二控制信号在扫描期间内具低电势,并在空白期间内具高电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减少信号的纹波(ripple)效应的栅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由两片基板以及设置在两片基板之间的多个膜层与各式电子组件所构成,以达到显示画面的功能。由于显示面板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携带式或穿戴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手表以及车用显示器等,以提供更方便的信息传递与显示。
为了因应需求,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不断地缩减,使得周边区能够布置电路的空间随着减少。因此,栅极驱动电路的架构必需简化,以在有限空间中布置够大尺寸的输出级薄膜晶体管。然而,栅极驱动电路内的信号的纹波效应也必需受到抑制,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以减少栅极驱动电路内的信号的纹波效应,以避免画面发生异常(如横纹),进而可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用以驱动一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在一帧数期间内具有一扫描期间与一空白期间,且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复数级移位寄存器,在扫描期间依序输出多个扫描信号到显示面板,其中第i级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晶体管并包括一预充电单元、一上拉单元以及一下拉单元。预充电单元用以接收一第一输入信号,且依据第一输入信号控制一第一节点的电势,其中预充电单元包括多个晶体管中的一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一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且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所述第一节点。上拉单元和预充电单元耦接在第一节点,上拉单元接收一第一时钟信号,并依据第一节点的电势和第一时钟信号由一第二节点输出一第i级扫描信号,其中i是大于或等于1的一个正整数。下拉单元包括多个晶体管中的一第二晶体管至一第八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二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二晶体管的一第二端,且第三晶体管的一第一端耦接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第四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一节点,第四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一参考电势,且第四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五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一节点,第五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参考电势,且第五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第三晶体管的一第二端。第六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第六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参考电势,且第六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第一节点。第七晶体管的一栅极耦接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七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参考电势,且第七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第二节点。第八晶体管的一栅极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第八晶体管的一第一端接收参考电势,且第八晶体管的一第二端耦接到第二节点。在扫描期间内,第一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一电势,在空白期间内,第一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二电势,且第一电势高于第二电势。在空白期间内,第二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三电势,在扫描期间内,第二控制信号具有一第四电势,且第三电势高于第四电势。在扫描期间内,第一电势高于第四电势,且在空白期间内,第三电势高于第二电势。
在本发明的栅极驱动电路中,各级移位寄存器在扫描期间内的非输出扫描信号的时间下,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开启下拉单元中的晶体管,以将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维持在低电势。藉此,可减少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受到时钟信号耦合而产生纹波效应,避免移位寄存器在非输出信号的时间发生异常操作,进而避免画面发生异常。另一方面,在空白期间内,各级移位寄存器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开启下拉单元中的另一晶体管,使得第二节点的电势能够维持在低电势。藉此,可避免移位寄存器在空白期间发生异常操作,进而避免画面发生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3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桶组合式导管架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电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