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6128.9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3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魏莹;郭可;张润铎;王苗;黄鹏飞;孟祥智;侯晓哲;姚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9/54 | 分类号: | C01B39/54;C01B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clo 结构 磷酸 分子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该分子筛具有国际沸石协会确认的‑CLO型拓扑结构,骨架由磷和铝原子通过氧原子桥连而成,其二十元环孔口上具有与磷原子相连的有机基团伸向孔内。该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是将有机膦源、无机磷源、铝源、氟源、有机模板剂混合均匀得到初始反应混合物,然后对初始混合物进行晶化,将晶化固体产物进行分离、洗涤、干燥,得到该分子筛原粉,对原粉进行离子交换、焙烧脱除有机模板剂可得到该分子筛。本发明所合成的有机杂化‑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与未杂化同构物相比,具有更优的抗水稳定性、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在催化、气体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更确切的说是关于一种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筛材料由于其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可调变的表面性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孔径尺寸是分子筛材料的重要特征,多数分子筛的孔径尺寸要小于1nm。-CLO结构是一种具有20元环的超大微孔拓扑结构,孔口尺寸达到1.3nm。它具有两个非交叉的三维孔道体系,一个孔道体系经由lta笼和clo笼,具有八元环孔口,而另一个经由立方体的中心,具有由20个T原子通过氧原子桥联围成的四叶苜宿形孔口,这些孔道的交叉部分是一个大的带有口袋的立方超笼。1991年,Estermann等人在水热条件下以奎宁环为模板剂,首次合成了具有-CLO结构的磷酸镓分子筛Cloverite(Nature,1991,352,320-323)。此后,人们相继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的-CLO型分子筛,包括:杂原子掺杂的Cloverite(SolidState Ionics,2002,151,269-274),磷酸铝DNL-1(CN201010102897.0;Angew.Chem.Int.Ed.,2010,49,5367-5370)和硅锗酸盐PKU-12(Dalton Trans.,2013,42,1360-1363)。然而,目前已知的无机骨架-CLO结构分子筛在脱除有机模板剂后抗水稳定性较差,在空气中放置很快会发生结构坍塌,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在分子筛上引入有机基团可以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不仅可以实现分子筛的功能化,而且可以改变分子筛表面的极性,提高分子筛疏水性,增强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目前,在众多提高分子筛疏水性能的方法中,有机杂化改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Yan等人报道采用苯基膦酸为部分磷源合成有机杂化的VPI-5超大孔磷酸铝分子筛(Chem.Mater.,2004,16,5182-5186);Zhou等人报道采用1,4-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苯为硅源合成有机杂化的SAPO-5和SAPO-11磷酸硅铝分子筛(MicroporousMesoporous Mater.,2009,121,194-1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公开该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其结构具有国际沸石协会确认的-CLO型拓扑结构,具有两套非交叉的三维孔道体系,一个体系经由lta笼和rpa笼,具有八元环孔口,而另一个体系经由立方体的中心,具有由20个T原子通过氧原子围成的四叶苜宿形孔口,这些孔道的交叉部分是一个大的带有口袋的立方超笼。该分子筛骨架组成为Al96P96O372(OH)12R12,其中R为二十元环孔口上与磷原子相连伸向孔内的有机基团,包括:甲基、乙基、丙基、苯基、羟基乙基、氨基乙基、羟基苯基、氨基苯基。
一种上述有机杂化的-CLO结构磷酸铝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a)将有机膦源、无机磷源、铝源、氟源、有机模板剂混合均匀得到初始反应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