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6599.X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树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易智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4 | 分类号: | F02B77/04;F01N3/05;F01N13/00;F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尾气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包括所述机身左侧壁体上设有用于汽车尾气进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右侧的所述机身内设有进行腔,所述进行腔下侧设有用于汽车尾气产生超多一定范围进行推动的推动装置,本发明设有推动装置,能够通过汽车尾气排除出使产生的能量带动风扇转动,并能根据排除汽车尾气多少(积碳多少)进行积碳清理;本发明设有散热装置,能够通过风扇对管道降温,使汽车尾气进行快速有效的降温;本发明设有驱动装置,能够与推动装置进行配合,从而对积碳多和积碳少的情况进行少不同的排气管壁体清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我们说的尾气多指汽车尾气,即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现有的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一般对积碳的处理效果不是很明显,也不能对气体排出的动能进行利用,从而使能量被直接浪费并对空气产生污染,也不能根据积碳产生的多和积碳少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排气管壁体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左侧壁体上设有用于汽车尾气进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右侧的所述机身内设有进行腔,所述进行腔下侧设有用于汽车尾气产生超多一定范围进行推动的推动装置,所述进行腔右侧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下侧的所述机身内设有用于汽车尾气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管右侧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左侧设有用于内壁积碳轻度处理的第一除积碳装置,所述第一除积碳装置包括固设于排气管上侧壁体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转动设有除积碳转轴,所述除积碳转轴右侧固设有除积碳转轮,所述除积碳转轮上下侧对称设有用于所述排气管壁体积碳处理的清理块,所述清理块右侧的所述排气管下侧壁体内设有用于清理积碳的收集的内侧除碳腔,所述除积碳转轮右侧的所述排气管内设有用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右侧的所述排气管上侧壁体上固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转动设有用于汽车管道尾部内壁积碳处理的纵向转轴,所述纵向转轴下侧设有用于所述排气管内积碳清理的驱动装置,所述纵向转轴右侧的所述排气管下侧壁体内设有用于清理积碳的收集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进行腔下侧所述机身内的第一推动腔,所述第一推动腔右侧设有第二推动腔,所述进行腔与所述第一推动腔之间转动设有推动转轴,所述机身上侧壁体上固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转动设有推动风扇,所述推动风扇右侧固设有与所述推动转轴上侧固设有的下侧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的左侧锥形齿轮,所述第一推动腔内的所述推动转轴上设有小螺纹,所述小螺纹上啮合连接有凸轮,所述第一推动腔下侧底壁与所述凸轮之间设有用于限制转动的扭矩弹簧,所述第二推动腔内滑动设有液压推块,所述液压推块左侧固设有能够被向右推动的推动块,所述液压推块右侧设有油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 散热腔下侧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腔上侧设有与所述机身外侧连通的出风管,所述散热腔下侧的所述机身内设有散热传动腔,所述散热传动腔右侧设有第一同步带腔,所述第一同步带腔左侧壁体内固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驱动转轴,所述散热传动腔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腔之间转动设有轴件,所述第一同步带腔内的所述驱动转轴上固设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腔内的所述轴件上固设有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之间设有第一同步带,所述散热传动腔内的所述轴件左侧固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下侧转轴上固设有的上侧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易智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易智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5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注塑机
- 下一篇:金属配合物促进的瑞德西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