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6881.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薛宽荣;宋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09;C07C7/11;C07C11/06;C07D303/04;C07D301/19;C07C29/00;C07C29/48;C07C3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节省能源 减少 设备 c3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C3分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差压输送→工艺分析→C3分离流程→低压脱丙烷塔流程。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简化操作步骤,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3分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氧化反应中,环氧化反应的压力为4MPaG左右,依靠压差将环氧化反应的产物、没有反应的物料加入到C3分离系统中,首先进入的是高压分离塔(脱丙烷)。传统的方法是将环氧化反应的压力从4MPaG降到2MPaG,在高压分离塔(脱丙烷)中未能冷凝分离的一些轻组分(比如少量的丙烯、丙烯进料中所含的轻组分、乙烷、环氧化反应产生的CO和CO2等)进入到脱乙烷塔中,在脱乙烷塔中,为了能够把未分离的丙烯回收,需将该塔的压力提升至近3MPaG,因此需增加一台压缩机来将高压分离塔(脱丙烷)的塔顶压力从2MPaG升至3MPaG。同时为了更好的回收丙烯,脱乙烷塔的塔顶物料先经过水冷、然后在用丙烯作为冷剂的深冷进行分离,这样分离后的脱乙烷塔的塔顶物料基本由乙烷、CO和CO2、以及丙烯进料中的轻组分组成。这些轻组分进入火炬系统燃烧。
高压分离塔(脱丙烷)的塔顶冷凝的物料主要含丙烯和丙烷等。该冷凝液一部分返回到环氧化反应中,另一部分进入到C3分离塔中。在C3分离塔中主要脱除丙烷,脱除的丙烷从塔的侧线抽出去燃料系统,塔顶的丙烯返回到高压脱丙烷塔中,与高压分离塔(脱丙烷)中的丙烯一起返回到环氧化反应中。塔釜的物料与高压分离塔(脱丙烷)塔釜物料一起进入到碱液回收系统、低压分离塔中,从而进一步获得粗的环氧丙烷产物和生成苯乙烯所需的甲基苄醇等物料。
流程布置没有按照能源逐渐递减的方式布置,先是把物料的压力从4MPaG降低到2MPaG,然后在用压缩机升压至3MPaG来满足脱乙烷塔的需求。这种流程布置不仅没有充分的利用能源,而且导致增加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流程布置合理、能源利用充分率高的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能够节省能源减少设备的C3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差压输送:
环氧化反应的产物、没有反应的物料加入到C3分离系统中,输送的动力来自环氧化反应的压力与C3系统的压差;依靠两者之间的压差将环氧化反应器中的物料加入到C3分离系统中的高压分离塔中,压差为4MPaG~3MPaG;
(二)、工艺分析:
在高压分离塔中,塔顶的压力控制在2.7MPaG~3.05 MPaG,使物料中的丙烯、丙烷组分大多能够在塔顶进行冷凝,未冷凝的气体为含乙烷、少量的丙烯、进料中的轻组分、环氧化反应生成的CO和CO2,该股气体中的丙烯作冷剂进行深冷,深冷温度为10~15℃,冷却后物料夹带的丙烯基本上被回收下来,剩余的未冷凝的气体,主要为乙烷何少量的CO和CO2,排放至火炬进行燃烧处理;该高压分离塔的压差设置在20~40kPa;
(三)、C3分离流程:
高压分离塔的塔顶液相的物料一部分循环至环氧化反应单元,这里所述的物料为丙烯;另一部分进入C3分离塔中主要脱除丙烷不参与反应的组分;进入C3分离塔的物料依靠两塔之间的压差,高压分离塔塔顶压力在2.7MPaG~3.05 MPaG;C3分离塔的操作压力1.8MPaG~2.2MPaG,实现物料的传递,而不用泵,这样可减少高压分离塔的塔顶回流泵的能耗;
(四)、低压脱丙烷塔流程:
高压分离塔塔釜物料中夹带了少许丙烯,该物料经过碱洗后,加入到低压分离塔中,在0.15MPaG~0.35MPaG的压力下分离出丙烯,经过水冷、压缩机升压后返回至高压脱丙烷分离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