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7452.2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众;张熠姝;张宝权;徐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36;F28F11/02;F28F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临界 合成 纳米 螺纹 套筒 式微 通道 回热器 | ||
1.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包括换热主体,换热主体包括自外至内依次套叠的同轴的外套筒(1)、螺纹套筒一(2)、螺纹套筒二(3)、绝热套筒(4)、螺纹套筒三(5)和内基体(6),其中,外套筒(1)与螺纹套筒一(2)的外螺纹之间形成螺旋流道一(71),螺纹套筒一(2)的内螺纹与螺纹套筒二(3)的外螺纹之间形成螺旋流道二(72),螺纹套筒三(5)的外螺纹与绝热套筒(4)的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流道三(73),螺纹套筒三(5)的内螺纹与内基体(6)的外螺纹之间形成螺旋流道四(74),螺旋流道一(71)与螺旋流道三(73)在底部通过连通流道四(14)连通,螺旋流道二(72)和螺旋流道四(74)在底部通过连通流道五(15)连通,螺旋流道一(71)的顶端与冷流体入口(25)连接,螺旋流道二(72)的顶端与热流体出口(28)连接,螺旋流道三(73)的顶端与冷流体出口(26)连接,螺旋流道四(74)的顶端与热流体入口(2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套筒(4)底部内侧有环形空腔一(8),底部外侧有连通流道一(9),螺纹套筒二(3)底部内侧有环形空腔二(10),底部外侧有连通流道二(11),螺纹套筒一(2)底部内侧有环形空腔三(12),底部外侧有连通流道三(13),螺旋流道四(74)、连通流道五(15)、环形空腔一(8)、连通流道一(9)、环形空腔二(10)、连通流道二(11)和螺旋流道二(72)依次连通,螺旋流道三(73)、连通流道四(14)、环形空腔三(12)、连通流道三(13)和螺旋流道一(71)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辅件,密封辅件包括设置于换热主体顶端的上端盖(16),设置于换热主体底端的下端盖(17),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与外套筒(1)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一(18),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与螺纹套筒一(2)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二(19),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与螺纹套筒二(3)及绝热套筒(4)的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三(20),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与螺纹套筒三(4)的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四(21),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与内基体(6)的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五(22),设置于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上的紧固螺栓(24),以及设置于紧固螺栓(24)和上端盖(16)或下端盖(17)接触面间的密封垫圈六(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体入口(25)、冷流体出口(26)、热流体入口(27)以及热流体出口(28)分别通过管路贯穿上端盖(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顶部与上端盖(16),底部与下端盖(17)之间由紧固螺栓(24)和密封垫圈一(18)衔接和密封,密封垫圈六(23)位于紧固螺栓(24)根部,与衔接面紧密配合,在每个衔接面上设有若干个紧固螺栓(24)呈圆环对称分布;所述螺纹套筒一(2)、螺纹套筒二(3)、绝热套筒(4)、螺纹套筒三(5)均嵌于上端盖(16)和下端盖(17)的沉槽内,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端盖(16)和下端盖(17)的接触面分别通过密封垫圈二(19)、密封垫圈三(20)和密封垫圈四(21)密封;外套筒(1)、内基体(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端盖(16)和下端盖(17)的端面相接,其接触面分别通过密封垫圈一(18)和密封垫圈五(22)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超临界水热合成纳米粉体的螺纹套筒式微通道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一(2)和螺纹套筒三(5)是具有多头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套筒,螺纹套筒二(3)是具有多头外螺纹的套筒,绝热套筒(4)是内外壁光滑的套筒,内基体(6)是具有外螺纹的实心金属基体,所述螺旋流道一(71)和螺旋流道三(73)的截面为梯形,螺旋流道二(72)和螺旋流道四(74)的截面为六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74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