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乙烯基功能性基团的RGD序列小分子多肽、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9198.X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关荧莹;穆岩;秦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9 | 分类号: | C07K5/09;C07K1/06;C07K1/04;A61K9/70;A61K47/4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基 功能 基团 rgd 序列 分子 多肽 温度 敏感 自律 式释药 智能 小儿 退烧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乙烯基功能性基团的RGD序列小分子多肽、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及应用。退烧贴由背衬层、温度敏感自律式释放退烧药凝胶系统、保护膜组成。温度敏感自律式释放退烧药凝胶系统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水凝胶(温度敏感性凝胶)、水溶性氮酮(促渗透剂)、丙二醇(兼有增溶和保湿作用)、药物(退烧药)、蒸馏水(溶剂)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能够实现发热患儿体温在38.5℃以下时基本不释药或极其缓慢释药,而在38.5℃以上开始加速释药,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和家长频繁监测患儿体温的负担,同时还可以确保发热患儿夜间体温骤升时自动得到退烧药的及时医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乙烯基功能性基团的RGD序列小分子多肽、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及应用。
背景技术
发烧又称发热,是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和就医原因,占小儿急诊留观的第一位。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一般为36℃~37.3℃,超过37.3℃则诊断为临床发热,关于药物(退烧药)的使用原则,当前的专家共识如下:
当儿童的体温低于38.5℃,基于以下原因一般不建议使用退烧药:①在此体温下身体受到的伤害相对较小;②在某些情况下发热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③过早予以退烧药物,容易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④遵循尽量少用或不用的用药原则,以减少药物可能导致的潜在副作用。
当儿童的体温持续超过38.5℃,基于以下原因一般建议使用退烧药:①小儿常会表现为头痛、烦躁、谵妄或淡漠、嗜睡、惊厥抽搐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损害,严重时会昏迷,时间过长会导致脑损伤;②改变小儿循环系统,如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大量出汗脱水等症状;③改变体内物质代谢,如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明显加快,各种维生素的消耗也增多,过多消耗自身物质,导致消瘦和体重下降;④持续高热时,患儿的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免疫能力降低。
目前,市场上的退烧药以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为主。小儿口服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尼美舒利等,剂型为片剂、颗粒剂和混悬剂等,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小儿高烧伴有惊厥或吞咽有困难的患儿,临床上往往采取注射安乃近、来比林等药物,可以起到迅速降低体温的作用,但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依从性差,同时还容易导致臀部肌肉萎缩痉挛,对孩子神经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由于发热患儿的体温处于不停的变化中,需要医护人员或家人持续监测,特别是夜间发热患儿的体温可能因某种诱因升到高烧甚至是超高烧范围,如未及时测量并服药,将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含乙烯基功能性基团的RGD序列小分子多肽、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及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
针对上述儿童发热症状的特点、专家共识及现有退烧药各种剂型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敏感自律式释药智能小儿退烧贴,能够实现发热患儿体温在38.5℃以下时基本不释药或极其缓慢释药,而在38.5℃以上开始加速释药,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和家长频繁监测患儿体温的负担,同时还可以确保发热患儿夜间体温骤升时自动得到退烧药的及时医治,免除常用口服退烧药的胃肠道不适感,减轻注射给药带给患儿的痛苦和伤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乙烯基功能性基团的RGD序列小分子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二甲基甲酰胺洗涤并浸泡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
2)使氨基及侧基上羧基分别被9-芴甲氧羰基和叔丁基保护的天冬氨酸与步骤1中的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相互作用,反应完全后固定在树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1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检测结构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在多孔纯钛牙种植体表面组装RGD的方法
- 一种RGD多肽放射性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用于integrinα<sub>v</sub>β<sub>3</sub>阳性肿瘤的RGD多肽放射性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多肽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USPIO-PLA-RGD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壳聚糖/RGD三维多孔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具有MRI/SPECT双模态影像肿瘤靶向多功能纳米探针及制备和应用
- RGD及PEG共修饰的PAMAM树状大分子载三氧化二砷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 RGD环肽偶联亲脂性阳离子多杀菌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融合RGD的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样颗粒、突变型感染性克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