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2271.9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靳玉刚;袁宝良;徐秀华;王晓勇;赵舟;江杰;宋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9/10 | 分类号: | F01L9/10;F01L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式 气门 系统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及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包括进回油组件、活塞组件、气门组件及电磁铁组件,电磁铁组件用于推动阀芯向右移动,使第一环形槽移至第一进油管路并将其连通,使液压油经第一进油管路流至第一活塞腔内,以推动第一活塞带动第二活塞向下移动,以带动气门移至第一活塞抵接限位台阶,以实现气门的小升程;且径向孔移至与第三进油管路连通,继续推动阀芯向右移动,使第一环形槽移至第二进油管路并将其连通,以使液压油经第二进油管路、第三进油管路及径向孔进入第二活塞腔内,以推动第二活塞移动,从而推动气门移动,以实现气门的大升程。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气门升程的全可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实现发动机各个气缸进、排气的开、闭正时以及控制气门升程运动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发动机换气过程,保证内燃机热功转换的工作循环得以周而复始进行下去的基础。因此,发动机是否能可靠工作,其动力性和经济性能否得到保障,与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在换气过程中对气门运动规律的控制密切相关。
传统的发动机由于结构固定,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气门运动规律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发动机的配气参数只能保证在某一工况下使内燃机的性能最优,其不能实现气门相位及升程可变,不能满足目前对发动机高效率、低油耗及低排放的总体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气门正时、开启持续期及升程的需求,提高内燃机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有害物排放,可变气门技术应运而生。可变气门技术能够根据发动机工况的变化,实现气门开启时刻、气门开启持续期及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
目前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凸轮轴和凸轮可变系统、气门挺杆可变系统以及无凸轮可变气门驱动系统三种形式。其中,凸轮轴和凸轮可变系统是指通过凸轮轴或者凸轮的变换来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虽然能实现气门相位可变或气门升程可变,但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可控参数单一,不能实现气门的连续全可变;气门挺杆可变系统是指在工作时凸轮轴和凸轮不变,气门挺杆、摇臂或拉杆靠机械或者液压作用而改变,从而改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虽然其同一气缸内的各进气门运动规律一致,但各进气门、各排气门中不能实现分别独立可变;无凸轮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取消了传统配气凸轮,实现了更加灵活的可变气门运动,其主要包括电液式、电磁式和电气式,且三者均是通过电信号直接或间接控制气门开启、关闭时刻、气门升程,实现气门相位以及气门升程的全可变;但其各缸气门运动规律的一致性以及各缸进气量的均匀性均较差,且不能兼顾发动机正常着火工作模式与缸压制动模式,或者两种模式之间灵活切换。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及发动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气门升程的全可变,且能够满足发动机正常的着火工作模式与缸压制动模式相互间的灵活切换。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所述电控液压式气门系统包括:
进回油组件,其包括阀体及阀芯,所述阀芯贯穿于所述阀体中,所述阀芯上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油管路和第二进油管路,所述第一进油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油管路均被所述阀芯阻断;
活塞组件,其包括活塞套、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均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套内,所述第一活塞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所述活塞套上设置有第三进油管路,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活塞套之间形成有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上环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塞腔连通的径向孔,所述活塞套上还设置有限位台阶;
气门组件,其包括气门,所述气门与所述第二活塞的底端刚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