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4368.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东;钟世龙;洪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42D25/30 | 分类号: | B42D25/30;G06K19/06;B41M3/14;B41M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刘丽丽;贺寿元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加密 数字 相结合 防伪 元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图案,包括图案本体,所述图案本体为实体图案经光栅化处理后,转移在薄膜表面的具有二维光栅结构的线条;所述实体图案包含至少一个含有数字信息并通过数字加密进行编码生成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图案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将数字信息进行编码,生成包含有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实体图案;将实体图案通过软件进行光栅化处理;将光栅化后的实体图案转移至薄膜表面。本发明的图案将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提升了加密信息的安全级别和仿制门槛,解读方便,便于消费者识别,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适用于所有条形码或二维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加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含有数字信息的图案可以做到在小尺寸下容纳大量加密信息,其中条形码和二维码为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含有数字信息的加密图案。但此类加密图案常常以直接印刷的方式展现在商品外包装上,虽然读取便利,但同时也面临易被仿制篡改的风险。
光学加密技术打开了身份验证和防伪领域研究的新大门,但作为新型加密手段,光加密技术仍面临着技术发展单一化的困境。如何将光加密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使光学加密技术依托与其他技术而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加密图案的安全级别,成为了当前相关从业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加密图案的的安全级别,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防伪元件,以达到将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使加密信息读取时需要先通过光照显现出经光加密的图案,再使用相关数字信息解密设备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数字解密,从而提升加密图案的的安全级别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防伪元件,包括图案本体,所述图案本体为实体图案经光栅化处理后,转移在薄膜表面的具有二维光栅结构的线条;所述实体图案包含至少一个含有数字信息并通过数字加密进行编码生成的条形码或二维码。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具有二维光栅结构的线条为周期性排列的凹凸线条,相邻的凹线条和凸线条为一个周期,凹线条与凸线条的线宽为均为1~10um。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实体图案中含有数字信息的条形码由反射率不同的两种线条按编码规则排列;含有数字信息的二维码为矩阵式二维码,由反射率不同的矩形码元按矩阵式二维码的编码规则排列。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实体图案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形码时,条形码以并列或平行的形式表现;所述实体图案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维码时,二维码以并列、平行、叠加、套嵌中的其中一种形式表现;所述实体图案既包含条形码又包含二维码时,条形码和二维码以并列或平行的形式表现。
作为对本发明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实体图案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维码,且二维码以相互套嵌的形式表现时,套嵌在内部的二维码面积与外部二维码面积之比小于外部二维码最大纠错比例值。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一种光学加密与数字加密相结合的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S1:将数字信息通过数字加密的方法进行编码,生成包含有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实体图案;
S2:将实体图案进行光栅化处理;
S3:将光栅化后的实体图案通过转移工艺转移至薄膜表面。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光栅化处理为将条形码或二维码中任意一种同反射率的线条或码元进行光栅化格式处理,且不同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光栅化后的线条方向不同。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薄膜为金属薄膜或聚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薄膜厚度为3~500um。
作为对本发明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转移工艺为纳米压印、蒸镀、激光雕刻、加成法沉积、减成法刻蚀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4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粘合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路信号峰值同步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