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给电驱动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组充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4725.6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M.伯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2 | 分类号: | B60L58/12;B60L58/16;B60L58/2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孙云汉;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驱动 机动车 牵引 电池组 充电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电驱动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组充电的方法,其中针对用于机动车的行驶开始的第一电池组充电状态预先给定第一额定值,其中为了避免老化过程,牵引电池组只要其电池组充电状态小于第二额定值就在第一充电过程中被充电到小于第一电池组充电状态的与第二额定值相对应的第二电池组充电状态,而其中牵引电池组在第二充电过程中被充电到第一电池组充电状态,其中第二充电过程的开始时间点根据所确定的出发时间点、第一额定值和第二额定值来调整,或其中第二充电过程基于启动信号来开始,启动信号由于用户与终端设备的交互而由终端设备来输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按照该方法来给牵引电池组充电的充电设备以及具有这种充电设备的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电驱动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组充电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充电设备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充电设备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电驱动机动车通常具有牵引电池组,该牵引电池组给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机供应能量。在此,电驱动机动车尤其应被理解为: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将对于驱动来说所需的能量仅仅存储在牵引电池组中(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电池组电动车));具有增程器的电动车辆(REEV,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增程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plug-in hybridelectric vehicle)。
在这种牵引电池组的情况下,通常发生不可逆的老化过程,所述不可逆的老化过程不利地导致牵引电池组的容量和/或可带来的最大功率的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牵引电池组的所谓的日历老化尤其是受牵引电池组的温度影响以及受该牵引电池组的电池组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影响。这样,在牵引电池组的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和/或在电池组充电状态比较高的情况下的老化过程快于在温度相对于此较低或电池组充电状态相对于此较低的情况下的老化过程。例如,所谓的“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固态电解质相间)”(SEI)、即在牵引电池组的阳极与电解质之间的起钝化作用的分界层由于电解质在高温下和/或在高电池组充电状态下的分解而比较快地形成。
一方面,这种老化过程对于牵引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长)来说不利,另一方面,机动车的用户常常希望在行驶开始时航程远并且随之而来希望电池组充电状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适合于电驱动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组的充电过程。尤其是应该避免或者至少减缓牵引电池组的老化和/或将牵引电池组尽可能地充电到用户所希望的电池组充电状态。还应该说明一种用于按照该方法来给牵引电池组充电的充电设备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充电设备的机动车。
按照本发明,关于该方法方面,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按照本发明,关于该充电设备方面,该任务利用权利要求5的特征来解决,而关于该机动车方面,该任务按照本发明利用权利要求6的特征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在此,比照来说,与该方法相关联的实施方案也适用于该充电设备以及适用于该机动车,而且反之亦然。
该方法被设置用于并且适合于给电驱动机动车的牵引电池组充电。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牵引电池组在机动车的(将来的)行驶开始时应该具有的第一电池组充电状态,预先给定第一额定值。在此,第一额定值尤其是由用户来预先给定。替选于此,第一额定值例如寄存在对牵引电池组的充电进行控制的充电设备上或者依据用户的输入、例如由用户预先给定的机动车的航程来由该充电设备确定并且紧接着被预先给定。进一步替选地,第一额定值由其它在车辆外部或在车辆内部的设备来确定,被传送给该充电设备并且紧接着被预先给定。这样,第一额定值例如由导航系统的后台依据预先给定的路线和为此所需的能量量来确定并且被传送给该充电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4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