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运动物体缓冲制动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1053.1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程旎;李海;严锦峰;高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7/00 | 分类号: | F16D57/00;F16D65/14;F16D121/02;F16D1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运动 物体 缓冲 制动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往复运动物体缓冲制动的装置和方法,属于车辆制动领域。包括牵引杆、连接杆、制动板、限位件和弹性杆;牵引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往复运动物体上,牵引杆的第二端具有凸块;凸块在驱动装置推动往复运动物体运动时位于驱动装置内,在驱动装置停止推动往复运动物体时位于驱动装置外;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牵引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制动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制动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水中;制动板的第二板面在往复运动物体运动时,受到水与往复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方向的作用力;限位件固定在往复运动物体上;限位件上具有至少两个棘齿,弹性杆的第一端与牵引杆固定连接,弹性杆的第二端与一个棘齿相抵。本公开可实现复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往复运动物体缓冲制动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往复运动是物体在两点之间来回运动。如果物体在两点之间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则物体运动到两点时一般先制动,再作返回的运动。
基于使用需要,某型小车先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从行程的起点沿直线导轨运动,再由制动装置停止小车在直线导轨上的运动,最后由牵引装置将小车沿直线导轨拉回行程的起点进行复位,如此周期性动作以便连续作业。其中,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和牵引装置均通过固定在小车上的传动件作用在小车上。这样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和牵引装置都可以设置在直线导轨外,避免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和牵引装置设置在直线导轨上对小车造成影响,有利于小车在直线导轨上作往复运动。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和牵引装置均通过固定在小车上的传动件作用在小车上。驱动装置推动传动件沿平行于直线导轨的直线运动,小车从行程的起点沿直线导轨运动。在小车运动到行程的终点之前,先是驱动装置停止在传动件的直线运动轨迹上,再是制动装置将传动件停止在直线运动轨迹上,小车停止在行程的终点。在小车停止在行程的终点之后,牵引装置拉动传动件在直线运动轨迹上原路返回,使小车沿直线导轨回到行程的起点进行复位。但是驱动装置停止在传动件的直线运动轨迹上,传动件在直线运动轨迹上原路返回的过程中会与驱动装置发生碰撞,无法满足小车的复位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往复运动物体缓冲制动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在停止传动件运动的同时,将传动件的位置移动到原来的直线运动轨迹之外,使传动件在小车回到行程起点的过程中可以绕开直线运动轨迹上的驱动装置,满足小车的复位要求。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往复运动物体缓冲制动的装置,往复运动物体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从行程的起点沿直线导轨运动,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所述装置包括牵引杆、连接杆、制动板、限位件和弹性杆;
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铰接在所述往复运动物体的底面上,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具有凸块;所述凸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驱动装置推动所述往复运动物体运动时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内,当所述驱动装置停止推动所述往复运动物体、所述往复运动物体在惯性作用下运动时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外;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板的第一板面固定连接;
所述制动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水中;所述制动板的第二板面被配置为当所述往复运动物体从行程的起点沿直线导轨运动时,受到水与所述往复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和竖直向上方向的第二作用力;
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往复运动物体的底面上;所述限位件上具有至少两个棘齿,所述至少两个棘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所述弹性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棘齿中的一个相抵。
可选地,所述制动板的第二板面的垂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1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