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424.X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君梅;尹秀兰;王为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君梅 |
主分类号: | B01J21/12 | 分类号: | B01J21/12;B01J35/04;B01J35/02;B01D53/75;B01D53/78;B01D53/86;B01D53/56;B01D53/9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孔令环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脱硝催化剂包括以下原料:
商业纳米级二氧化钛60-65份、二氧化硅12-15份、活性氧化铝8-10份、二氧化硅5-8份、硼酸4-6份、硬脂酸3-5份、单乙醇胺4-6份、增强剂4-6份、氨水3-5份、去离子水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剂内含有玻璃纤维和聚氧化乙烯。
3.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脱硝催化剂,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中的氨水和去离子水依次放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氨水和去离子水混合结束后将原料中的硼酸和硬脂酸依次使用点滴的方式向反应釜内滴加硼酸和硬脂酸,同时反应釜匀速搅拌;
S2:将上述原料中的商业纳米级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依次放入研磨混合装置内进行研磨混合,原料研磨的时间为30-50分钟,原料研磨的数目为100-120目研磨完成后即得混合粉末;
S3:当S1中反应釜内的溶液混合结束后,向反应釜内添加S2中研磨完成的混合粉末并匀速搅拌,同时将反应釜加热至25-30℃,搅拌的时间为50-60分钟;
S4:当S3中混合粉末搅拌至15-20分钟时向反应釜内添加原料中单乙醇胺和增强剂,反应釜混合完成后将制得的混合物制成内部为蜂窝形的块体,并将蜂窝形块体放入烘烤装置内进行烘烤,烘烤时的温度为250-300℃,烘烤的时间为2-4小时;
S5:当S4中的蜂窝形块体烘烤结束后即得脱硝催化剂,然后将催化剂放入本发明特制的脱硝反应器内,该脱硝反应器与催化剂配合后可以使反应器的脱硝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可以提高反应器的脱硝程度;
其中,所述的脱硝反应器包括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外表面安装有均匀布置的支架;所述反应罐(1)底部于反应罐(1)内壁中安装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底部固连有牵引管(12),且牵引管(12)为“J”型设计;所述进气管(11)上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装有反应液;所述进气管(11)上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第一过滤层(13),且第一过滤层(13)置于反应液内;所述第一过滤层(13)下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抽液泵(14);每个所述抽液泵(14)内壁中均固连有第一导管(15);每个所述第一导管(15)相背一侧于反应罐(1)内壁中均开设有液槽(16);所述第一过滤层(13)上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支撑板(17),且液槽(16)均延伸至支撑板(17)内;所述支撑板(17)下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喷头(18);每个所述喷头(18)相对一侧于支撑板(17)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通孔(19);所述支撑板(17)上方放置有均匀布置的催化剂块(2),且催化剂块(2)内开设的孔与通孔(19)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催化剂块(2)上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第二过滤层(191);所述第二过滤层(191)上方固连有弧形层(192);且弧形层(192)在初始状态下与反应罐(1)内壁贴合;所述弧形层(192)内壁中于中心线位置固连有第二导管(193),且第二导管(193)延伸至第一过滤层(13)下方;所述弧形层(192)上方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三导管(194),且第三导管(194)管口处均固连有雾化器(195);每个所述第三导管(194)另一端均延伸至液槽(16)内;所述反应器上方固连有出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管(15)相对一侧于反应罐(1)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转叶(19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叶(196)的每个扇叶上均固连有彩带(197);每个所述彩带(197)外表面均为网格状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君梅,未经杨君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4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应多尺寸模具取模合模的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燃性高的石油平台用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