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传播的融媒体舆情引导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586.3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1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宝;朱晓雅;邓如意;马宜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张春慧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传播 媒体 舆情 引导 分析 方法 | ||
一种基于信息传播的融媒体舆情引导分析方法,包括:确定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时每个媒体的权重;基于所述权重通过微分方程构建传播模型;将每个媒体采集到的信息传播数据导入所述传播模型中,确定每个媒体的传播趋势和融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趋势;根据传播趋势确定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控制策略。通过细分多种状态,准确预测融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信息传播趋势,能在该环境下更优的调控和引导舆情的传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舆情传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信息传播的融媒体舆情引导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叠加的新产物,它既具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又兼具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点,也是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信息传播的传播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媒体)、接收者等一系列传播要素之间的传播关系;信息传播的传播过程是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的过程,也是传播者与接收者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信息传播的传播者与接收者、相关人群之间,由于信息的交流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目前信息传播的研究利用了经典的传染病模型,如SIR模型、SIS模型等,通过将用户划分为易感状态、传播状态以及免疫状态,来构建不同在线社会网络中的话题传播模型,这为舆情话题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动力学方法对信息传播后的舆情传播与控制进行建模仿真,重点分析我们在舆情演进的各个阶段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舆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提出一种合理运用控制因子促使舆情传播发生改变的方法,为干预舆情传播提供一个新思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舆情传播过程建模仿真和影响因素分析,而很少有从舆情传播应对角度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信息传播的融媒体舆情引导分析方法,通过细分多种状态,准确预测融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信息传播趋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的融媒体舆情引导分析方法,包括:确定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时每个媒体的权重;基于权重通过微分方程构建传播模型;将每个媒体采集到的信息传播数据导入传播模型中,确定每个媒体的传播趋势和融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趋势;根据传播趋势确定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控制策略。
进一步的,确定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时每个媒体的权重之前,还包括:将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用户种类划分为:易感状态、潜伏状态、免疫状态、超级传播状态和普通传播状态。
进一步的,传播模型包括:
dS/dt=-αS(I1+I2)-pS+qR
dE/dt=αS(I1+I2)-βE-(k1+k2)E
dI/dt=(k1+k2)E-(γ1+γ2)I
dR/dt=pS+βE+(γ1+γ2)I-q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未经中国传媒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