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6697.X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7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重科;冯帅;赵亮;李成亮;翁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5;H01M10/6556;H01M10/6557;H01M10/6567;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肖阳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冷却装置,电池模组中每层电池直连组层至少包括两个并排且间隔布置的电池直连组,电池直连组包括电芯堆叠体,电芯堆叠体包括多个由串联极芯组构成的软包电芯,电池直连组两端设第一极耳支架,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电池直连组同端第一极耳支架相连且该两个电池直联组与两端的第一极耳支架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液冷板与电池直连组层贴合且电池模组上和/或下表面布置有液冷板,液冷板与容纳空间围合成容纳槽,导热板与液冷板相连并插入容纳槽内,该容纳槽由另一个液冷板或防护板封合,导热胶设置在电池直连组与导热板间。该电池包内部结构简单且单位体积容量密度大、导热效率高,高度易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液冷电池模组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采用该液冷电池模组作为动力来源的设备性能优劣,但软包电池液冷系统设计难度大,往往采用导热板接触软包电池,一个导热板接触一个电芯或者两个电芯共用一个导热板,导热板从电芯厚度方向将电芯的热量导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导热效率低,还会增加电池重量,且电芯数量越多,导热板数量越多,组装也越复杂。并且目前行业内期望电池包的高度不断降低,但传统的软包电池往往采用立着组装方式,这样模组的高度往往较高,而由于软包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成本等多种要求又无法降低高度,难以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要求。另外,由于目前市面上电芯的长度一般在0.3米左右,导致现有动力电池包中电池模块较多,而对每个电池模块均需要添加固定结构,组装复杂,同时相邻两个电池模块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从而导致电池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高,而且电池包整体重量大且空间利用率低,导致电池包体积容量密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电池包和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包不仅内部结构简单且单位体积容量密度大,而且导热效率高,冷却效果好,便于组装,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系统对容量提升和高度降低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池包包括: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电池直连组层,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至少包括两个电池直连组,所述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堆叠体,每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分别独立地包括多个平躺叠放的软包电芯,每个所述软包电芯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极芯组,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中多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并排且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电池直连组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一极耳支架,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相连、且该两个所述电池直联组与两端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液冷板、导热板和导热胶,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池直连组层热接触且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布置有所述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容纳空间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液冷板固定相连并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且该容纳槽由另一个所述液冷板或防护板封合,任意两个相邻且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之间均布置有所述导热板,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池直连组与所述导热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6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