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2750.7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辉;李海翔;杨平;杨兴国;陈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6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1;H01M10/6555;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蔡冬彦 |
地址: | 4015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高效 散热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包括液冷散热底板、冷却液冷却循环系统、冷却用风发生系统以及若干设置在液冷散热底板上的电池包。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易于实现,液冷组件和风冷组件在散热能力效果上均具有极大的提升,能够避免电池包出现过热问题,整个电池系统不仅散热能力强,而且散热效率高,能耗低,不仅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而且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多国政府的推广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地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且成本最高的三大件。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是电池的续航里程和时有发生的自燃事故,其中,电池过热问题不仅会引发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还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部分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选择采用电池包的结构形式,以利于模块化、平台化地根据需求增减配置电池电量。由于电池包相对封闭,为防止电池包过热,必须为每个电池包配置散热系统,现有的散热系统通常包括液冷和风冷两种散热模式。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目前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时有发生的电池包温度过高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包括液冷散热底板、冷却液冷却循环系统、冷却用风发生系统以及若干设置在液冷散热底板上的电池包,其要点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外壳、盖合在电池包外壳上的电池包端盖以及设置在电池包外壳中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液冷散热组件、风冷散热组件以及若干并排设置、且均为薄板结构的电芯;
所述液冷散热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电芯厚度方向两侧的液冷散热片,相邻电芯共用同一所述液冷散热片,各片液冷散热片通过冷却液连接管依次连通,位于最外侧的一片液冷散热片的进液接头上连接有主进液管,位于最外侧的另一片液冷散热片的出液接头上连接有主出液管;
各个电池包的主进液管和主出液管均向外穿出电池包端盖后接入冷却液冷却循环系统,所述液冷散热底板通过底板进液管和底板出液管接入冷却液冷却循环系统;
所述风冷散热组件包括分别相对地设置在各个电芯宽度方向两侧的条形出风管和条形排风管、用于向各个条形出风管送风的主进风管以及用于将各个条形排风管排出热风向外输出的主排风管,各个电芯的外缘与相邻条形出风管和条形排风管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条形出风管和条形排风管靠近相邻电芯的一侧壁上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进出风隙缝;
各个电池包的主进风管和主排风管均向外穿出电池包端盖后接入冷却用风发生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2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