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2946.6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郑甲成;刘婷;詹秋文;李杰勤;刘言龙;许峰;袁子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3303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鉴定 小麦 耐盐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包括驱动箱,驱动箱的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贯穿驱动箱顶部的承托机构,四组承托机构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培养箱,四组培养箱的顶部不均匀开设有套设孔,四组套设孔的内腔设置有贯穿套设孔并延伸到培养箱内腔的种植管,四组种植管的左右两侧壁均匀开设有渗透孔,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定时继电器,且定时继电器设置在驱动机构和承托机构的后侧。该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定时继电器定时启动驱动机构并通过连接皮带带动四组承托机构和培养箱转动便于排除小麦的耐盐性对比实验中光照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对实验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鉴定农作物耐盐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在我国的传统农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北方地区存在较大面积的盐碱地,如何提高盐碱地的小麦产量成为我国农业学家的研究课题,因此,需要对小麦的耐盐性进行测试鉴定,传统的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种植位置固定导致其光照强度分布不够均匀,进而影响对比实验的准确度;
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功能相对单一,只能测试鉴定小麦的耐盐性,无法对小麦的抗风倒性及小麦的种植密度进行测试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及方法,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贯穿驱动箱顶部的承托机构,四组所述承托机构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培养箱,四组所述培养箱的顶部不均匀开设有套设孔,四组所述套设孔的内腔设置有贯穿套设孔并延伸到培养箱内腔的种植管,四组所述种植管的左右两侧壁均匀开设有渗透孔,所述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定时继电器,且定时继电器设置在驱动机构和承托机构的后侧,所述驱动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行机构,且两组滑行机构均设置在培养箱的后方,两组所述滑行机构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底板。
优选的,上述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中,所述连接底板的顶部等间距安装有风箱,四组所述风箱的正面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风罩,四组所述风箱的背面侧壁等间距开设有贯穿风箱背面侧壁的吸风孔,四组所述风箱的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扇。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控制小麦种株接受到的风力大小进而便于增加对比实验中的实验数据。
优选的,上述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中,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两组所述电动推杆均设置在两组滑行机构之间,且两组电动推杆的正面输出端均与连接底板的背面侧壁相固定,所述驱动箱的后侧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电动推杆和轴流风扇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控制风箱与小麦种株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上述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中,所述驱动箱的右侧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刻度条,且刻度条设置在PLC控制器的前侧,所述风箱的右侧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与刻度条相配合的刻度指针。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控制风箱与小麦种株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上述一种批量鉴定小麦耐盐性的装置中,所述承托机构包括从动皮带轮和承托板,四组所述承托板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驱动箱的内腔底部,四组所述承托板的外部上端均套接有从动皮带轮,且四组从动皮带轮均设置在驱动箱的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2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