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3742.4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开华;李汉龙;田海;李学军;骆禹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地址: | 33009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基坑 工程 复合 柔性 支护 一体化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基坑边坡进行平整;
S2、对步骤S1修整后的边坡迅速喷混凝土,及时封闭基坑边坡;
S3、待步骤S2的混凝土凝固后,根据支护设计要求钻孔,在锚孔内注入水泥浆,插入锚杆;
S4、在锚杆施工完毕后的基坑边坡上安装预制钢丝网框,相邻两个钢丝网框通过连接组件与锚杆端部连接,各钢丝网框边框的底部预留有插入端,施工时将插入端插设在基坑底部;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在锚杆外端部的蝶形构件,所述蝶形构件两侧的外边缘均为V型边,所述V型边包括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位于蝶形构件两侧的钢丝网框上设有V型构件,V型构件的外边缘包括第三斜边和第四斜边,所述第三斜边与第一斜边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斜边和第二斜边上设有一组限位齿,限位齿用于当第三斜边沿第一斜边滑移至第四斜边后,通过第四斜边和第二斜边上设置的限位齿限制V型构件的滑移;
S5、在安装好的预制钢丝网框上二次喷射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边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斜边上设有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且滑块通过弹簧与滑槽靠近基坑边坡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框的外部还设有限位钢板,所述蝶形构件的外端固定在限位钢板上,所述限位钢板和钢丝网框的边框通过螺栓连接,且限位钢板和钢丝网框之间的间隙内设有弹簧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丝网框的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边框材料以及钢丝网,将边框材料首尾连接制成框型结构,竖向设置的两个边框底部预留用于插入地下的插入部,再将钢丝网焊接在制作好的边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框上的钢丝网设置两层,所述两层钢丝网之间填充有弹性填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基坑拐角处两个钢丝网框上的斜撑,所述斜撑平行于地面且自下而上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斜撑与对应的两个基坑边坡面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为自上而下,喷头垂直指向钢丝网框,且喷头与钢丝网框的距离为0.5-0.8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锚孔的孔倾角为15°,偏差小于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复合式柔性支护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基坑边坡上自下而上布设多排锚杆,相邻锚杆间距为1.0-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37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测定高硅银精矿中氟和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