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6111.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周翀;邹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隔热 管道 | ||
1.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隔热管道包括管道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
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依次包裹于所述管道体的外侧;
所述管道体沿所述管道体内部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
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钢层、蛇纹石层和第二碳钢层,所述第一碳钢层、所述蛇纹石层和所述第二碳钢层依次包裹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远离第一段的一端,设置一碳钢板;
所述碳钢板的形状优选为环形;
优选地,当所述碳钢板的形状为环形时,所述碳钢板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径;所述碳钢板的外径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的外径;
所述碳钢板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优选为10~20mm,更优选为2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的长度为所述碳钢板、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的直径为200mm以下,优选为167.3mm;
所述管道体内部流动的流体优选为600℃~700℃的流体,更优选为熔盐和/或气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200mm以下,优选为100~200mm,更优选为116.5mm;所述第一保温层优选为导热系数小于0.05W/(m·K)的隔热材料,更优选为纳米纤维或气凝胶;
所述气凝胶优选为明胶、阿拉伯胶和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
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的第二保温层优选为导热系数小于0.05W/(m·K)的隔热材料,更优选为纳米纤维或者气凝胶;
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的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优选为400mm以下,更优选为200~400mm,例如300mm;
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中的所述第一碳钢层、所述蛇纹石层或所述第二碳钢层的厚度为90~150mm,优选为100mm;
所述蛇纹石层中蛇纹石的密度优选为2.44~2.80g/cm3,更优选为2.57g/cm3;
所述蛇纹石的摩氏硬度优选为2.5~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碳钢层、所述蛇纹石层或所述第二碳钢层的形状为环形;
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优选包括纳米纤维层、碳钢层、蛇纹石层和气凝胶层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和所述第一保温层垂直穿设于沿所述管道体内部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结构、第二段结构和第三段结构;
所述第一段结构、所述第二段结构或所述第三段结构的形状优选为环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结构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为0.9~1.5m;优选为1m;
和/或,所述第二段结构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为0.5~1.0m;优选为0.6m;
和/或,所述第三段结构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为0.9~1.5m;优选为1.1m。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耐高温隔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结构为隔热层段;所述隔热层段的材料优选为硅酸铝纤维;
和/或,所述第二段结构为蛇纹石段;
和/或,所述第三段结构为混凝土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61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