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6111.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周翀;邹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隔热 管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该耐高温隔热管道包括管道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依次包裹于管道体的外侧;管道体沿管道体内部流体流动方向上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保温层设置在第二段和第三段;设置在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钢层、蛇纹石层和第二碳钢层,第一碳钢层、蛇纹石层和第二碳钢层依次包裹于第一保温层的外侧。本发明中的耐高温隔热管道,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应用在熔盐堆时,由于采用非能动的隔热方式,能耗较低,且能够保证熔盐堆上使用的混凝土在使用中温度需要低于安全限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水堆中使用的管道,由于没有非能动的要求,通常为强迫通风冷却;但是这种方式耗时较长、效率低。而且,非能动压水反应堆已成为热点研究堆型,在熔盐堆系统中,冷却盐管道及非能动余热排出风管贯穿反应堆堆舱,熔盐堆上使用的混凝土明显低于高温管道的工作温度,因此高温管道需进行隔热处理,充分确保反应堆及公众环境安全。
目前高温管道的散热处理方式多为利用风机或泵加快流体速度以提高散热效果的强迫冷却方法,虽然冷却速度快,但是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风冷散热效果有限,风冷还需动力支持,能耗较高,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非能动隔热方式的高温管道。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高温管道多数是通过金属结构或者隔热材料与管道体直接进行刚性固定。但是金属结构导热系数较大,高温管道容易将热量传导至管道体上,造成了高温管道的热量损失;隔热材料材质较软,不能稳定的固定在管道体上,当管道发生剧烈振动时,容易变形甚至损坏,致其使用寿命较短。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非能动隔热方式、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耐高温隔热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高温隔热管道保温效果不好或者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本发明的耐高温隔热管道,相比于现有技术,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应用在熔盐堆时,由于采用非能动的隔热方式,能耗较低,且能够保证熔盐堆上使用的混凝土在使用中温度需要低于安全限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隔热管道,其包括管道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
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依次包裹于所述管道体的外侧;
所述管道体沿所述管道体内部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
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碳钢层、蛇纹石层和第二碳钢层,所述第一碳钢层、所述蛇纹石层和所述第二碳钢层依次包裹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侧。
本发明中,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远离所述管道体第一段的一端,设置一碳钢板。
其中,所述碳钢板的形状优选为环形。当所述碳钢板的形状为环形时,所述碳钢板的内径可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径;所述碳钢板的外径可大于设置在所述第三段的第二保温层的外径。所述碳钢板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碳钢板长度,例如10~20mm,优选为20mm。
本发明中,所述管道体的长度优选为所述碳钢板、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所述管道体轴向的长度之和。
本发明中,所述管道体的直径可为200mm以下,优选为167.3mm。
其中,所述管道体内部流动的流体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流体;优选为600℃~700℃的流体,例如熔盐和/或气体。
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可为从所述第一段流动到所述第二段,再从所述第二段流动到所述第三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6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