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接触网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9842.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泉;毛庆洲;郑继忠;李志明;余建伟;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B11/06;G01D5/347;G01C22/00;B60M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接触网检测方法。该接触网检测设备包括:车体、支架、线结构光传感器、轨距测量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以及所述轨距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发送的扫描数据以及接收所述轨距测量模块发送的所述距离,并基于所述扫描数据以及所述距离得到所述接触线的拉出值和导高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测量速度快,由工作人员手动测量改为自动测量,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小,无需在每一个测量位置进行调节,计算。此外,工作人员通过使用该设备可以实现全线路普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接触网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道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目前对接触网的检测,主要是采用红光半导体激光器和相位脉冲计数,检测接触线的导高值、拉出值等。检测过程包括:1.在测量点,比如吊弦位置、定位器位置,选择测量项目,如接触线的拉出、导高。2.调整激光器,瞄准到接触线上。3.记录检测结果。该方式,测量速度慢,测量一个位置的一个参数,时间大概在1-2分钟,其次,劳动强度大,激光器对准测量位置过程中,需要调节激光点的位置,操作员需要下蹲操作,测量点多时,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设备及接触网检测方法,以改善“目前对于接触网的检测,测量速度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设备,包括:车体;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的中心;线结构光传感器,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用于扫描接触网的接触线;轨距测量模块,所述轨距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轨距测量模块用于采集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以及所述轨距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线结构光传感器发送的扫描数据以及接收所述轨距测量模块发送的所述距离,并基于所述扫描数据以及所述距离得到所述接触线的拉出值和导高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线结构光传感器、轨距测量模块集成于一个包含支架的车体上,使得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推动车体便可实现对接触网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测量速度快,由工作人员手动测量改为自动测量,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小,无需在每一个测量位置进行调节,计算。此外,工作人员通过使用该设备可以实现全线路普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网检测设备还包括限界测量模块,所述限界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限界测量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限界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自身与所述接触网的支柱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上设置限界测量模块,可以使得该设备还可以测量自身与支柱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支柱侧面限界。通过上述方式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部的活动轮以及固定轮,所述活动轮可沿所述车体的底部滑动,所述活动轮以及所述固定轮相对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部的两侧。
由于轨道之间的间距会不同,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车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可滑动的活动轮,在另一侧设置固定轮,可以使得车体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轨道上。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轨距测量模块包括活动块以及测距仪;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活动轮一侧,且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活动轮刚性连接;所述测距仪设置在所述固定轮一侧,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自身与所述活动块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故障定位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激光双光透镜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