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0913.6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岐峰;王飞;韩春瑞;李文建;马立新;张海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谷敬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地震 观测 系统 方式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震探勘区域的干扰波波长,确定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所述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为多个共反射点的地震反射信号的叠加信号;
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所述叠加组合间距,确定偏移距均匀度;
根据所述偏移距均匀度,确定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多种观测方式;
对每种观测方式下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进行叠加响应分析,获得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
根据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从多种观测方式中,确定出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最优观测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根据地震探勘区域的干扰波波长,确定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
d≤0.8λmin
其中,d为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
λmin为地震探勘区域的干扰波波长的最短波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和所述叠加组合间距,确定偏移距均匀度,包括:
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和所述叠加组合间距,确定覆盖次数;
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所述叠加组合间距和覆盖次数,确定偏移距均匀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和所述叠加组合间距,确定覆盖次数:
d=(xmax-xmin)/(N-1)
其中,d为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
xmax为最大炮检距长度;
xmin为最小炮检距长度;
N为覆盖次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所述叠加组合间距和覆盖次数,确定偏移距均匀度:
其中,d为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
xn-1和xn为两个相邻炮检距的数值;
N为覆盖次数;
为偏移距均匀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对每种观测方式下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进行叠加响应分析,获得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
其中,ko和xoj分别为二维波数及偏移距;
S(ko)为叠加响应;
ωj是叠加组合数据j的加权因子;
N为覆盖次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从多种观测方式中,确定出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最优观测方式,包括:
分析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对噪声的压制效果;
根据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从多种观测方式中,确定出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最优观测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09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