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0913.6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岐峰;王飞;韩春瑞;李文建;马立新;张海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谷敬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地震 观测 系统 方式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探勘区域的干扰波波长,确定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的叠加组合间距,所述共反射点的叠加组合数据为多个共反射点的地震反射信号的叠加信号;根据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炮检距、所述叠加组合间距,确定偏移距均匀度;根据所述偏移距均匀度,确定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多种观测方式;对每种观测方式下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进行叠加响应分析,获得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根据每种观测方式对应的叠加响应,从多种观测方式中,确定出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最优观测方式。本发明可以对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进行设计,成本低,精度高。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地震剖面满足不了地质构造解释的需要,无法为下一步钻探提供正确的井位。
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近几年,柴达木盆地的重点探区,如月牙山、黄石、黄瓜峁、园顶山等地区,地表多为复杂山地及戈壁沙滩,地震波的激发条件差,使得浅表地层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及衰减较快,有效反射波能量较弱,同时地震激发产生的干扰波(面波、折射波、随机干扰波)比较严重,不利于地震资料的压噪、去噪处理;地下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层倾角陡,断裂比较发育,地震波发射路径复杂多变,属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区,不利于地震资料的数据叠加成像;近几年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提升较快,这就要求地震勘探不断优化地震采集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
目前常规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通常为单条接收线和单条炮线(1R1S),利用野外地震组合(炮点、检波点)技术、室内地震数据叠加技术等主要手段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地震勘探早期,受采集设备的限制,主要利用野外地震大面积组合压制干扰波,提高有效波的反射信息,压噪效果与炮点组合数、检波点组合数、组合间距及组合方式有关,部分区块也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效果。
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野外地震记录仪器接收道数不断扩充,由原来的48、96、120道扩大到现在的万道,覆盖次数由原来的48~120次提高240~8000次,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数据处理手段的不断提高,利用地震叠加技术更有利于地震剖面质量的改善。地震组合与叠加组合的统计效应在数学上遵循同样的公式,组合后的信噪比增加了倍,实际效果上,n次叠加统计效应比n个检波器或炮点组合要好。因此,叠加组合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主要手段。
常规二维地震勘探时,对于特定的勘探目的层,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在设计时,在最大接收排列长度一定的情况下,CMP面元内的覆盖次数增加有限,影响地震数据的叠加效果。而宽线技术是在常规二维勘探技术上的一种“伪三维”,在接收线方向上布设多条接收线、炮线,增加炮点和检波点数,也就是高密度地震采集,使得CMP面元内有较高的覆盖次数,通过叠加处理,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为常用的观测系统之一,该观测系统采用了部分三维地震技术,即观测系统的排列片纵向(测线方向)滚动,没有横向滚动的排列片。采集技术特点为可扩大面元尺寸,提高覆盖次数。但现有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缺点是,单个面元内,出现大小不同的偏移距重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观测系统设计集中在观测的类型(1线3炮、2线2炮、2线3炮等),覆盖次数(300、600、1200、1800、3600等),认为最大限度提高覆盖次数,才能更好压制噪音,提高地震勘探的剖面质量,但这不是最优的方案,一方面覆盖次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再增加更多的覆盖次数,对地震勘探剖面质量没有多大改善,而勘探成本成倍增加,另一方面,没有考虑覆盖次数与偏移距分布有连动关系,通过扩大面元尺寸,实现覆盖次数提高很容易做到,但实现在覆盖次数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偏移距分布的均匀性,难度较大,导致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精度不高。
综上所述,现有的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观测方式确定时存在成本高、精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0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