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中央悬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1361.0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峰;穆凤军;邵文东;徐世锋;刘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4 | 分类号: | B61F5/04;B61F5/06;B61F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中央 悬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中央悬挂系统,该系统包括揺枕、减振弹片和摩擦板,二者相对表面形成摩擦副以提供垂向阻尼力,所述减振弹片和所述摩擦板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揺枕,另一者固定于车辆侧架;还包括承载缓冲部件,用于提供垂向支撑力以使所述揺枕支撑于车辆侧架;本发明中的揺枕通过减振弹片和摩擦板之间形成的摩擦副进行减振缓冲,在实现等效垂向减振效果的前提下,减振弹片和摩擦板所需垂向空间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垂向空间,满足低地板车辆垂向空间小的设计需求。并且本发明中的揺枕进一步设置承载缓冲部件支撑于侧架,保证车辆运行时揺枕的支撑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中央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悬挂系统的主要作用为支撑车体,使车体的质量及载荷比较均衡地传递给各个轮轴,并且衰减因线路不平顺以及车轮缺陷等原因引起的车辆振动和冲击,使得车体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目前中央悬挂系统主要由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包括揺枕、承载弹簧、减振弹簧和斜楔,揺枕的斜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斜楔安装于通槽,减振弹簧将斜楔连接在揺枕和侧架之间,同时揺枕和侧架之间通过承载弹簧支撑于侧架上。
第二种结构包括揺枕,揺枕上设置有斜楔槽,减振弹簧放置在斜楔槽底面,同时揺枕和侧壁之间有承载弹簧。
以上两种结构的中央悬挂系统斜楔需要垂向空间尺寸比较大,承载弹簧和减振弹簧的高度较大,斜楔作用所需的垂向形成较大,导致转向架中央悬挂系统所需垂向空间大。
因此,如何降低中央悬挂系统的垂向空间,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中央悬挂系统,包括揺枕;还包括减振弹片和摩擦板,二者相对表面形成摩擦副以提供垂向阻尼力,所述减振弹片和所述摩擦板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揺枕,另一者固定于车辆侧架;还包括承载缓冲部件,用于提供垂向支撑力以使所述揺枕支撑于车辆侧架。
与现有技术中揺枕通过斜楔、减振弹簧和承载弹簧支撑于侧架相比,本发明中的揺枕通过减振弹片和摩擦板之间形成的摩擦副进行减振缓冲,在实现等效垂向减振效果的前提下,减振弹片和摩擦板所需垂向空间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垂向空间,满足低地板车辆垂向空间小的设计需求。并且本发明中的揺枕进一步设置承载缓冲部件支撑于侧架,保证车辆运行时揺枕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减振弹片固定于所述揺枕,所述摩擦板固定于所述侧架的竖直面;所述揺枕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减振弹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减振弹片分别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还包括固定销轴,所述固定销轴包括大端段和安装柱段,所述大端段卡设于两安装孔之外,所述安装柱段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接限位部件,所述固定销轴通过所述限位部件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部。
可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安装柱段的弹簧,所述弹簧压设于所述大端段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减振弹片之间,或者所述弹簧压设于所述限位部件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减振弹片之间。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为卡销,所述安装柱段设置有径向通孔,所述卡销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部;或者,所述限位部件为螺母,所述安装柱段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外螺纹段。
可选的,所述摩擦板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自上而下厚度越来越大,所述楔形块与所述减振弹片对应的摩擦面为斜面,自上而下所述斜面逐渐靠近所述减振弹片。
可选的,所述承载缓冲部件包括两个第一橡胶堆,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堆分别压设固定于所述揺枕的侧壁与侧架相应安装槽壁之间,并且安装初态,所述第一橡胶堆有一定的预挠度,以防止所述揺枕和侧架纵向位移导致所述第一橡胶堆失效。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堆形成V型开口,所述揺枕的两侧壁支撑于所述V型开口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1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